1、《权利法案》的颁布
背景
①历史传统:13世纪初签署限制王权的。召开决定重大事宜的规范。②政治首要条件:1640年开始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后打造资产阶级专政。
颁布:1689年新英王威廉同意议会拟定好的,正式登基。
内容:确立了,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影响
①打造了政体。
②实行议会与国王的集体统治,统治方法从人治转向。
③英国社会由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进步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形成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渐渐成为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质行政职责。②1721年,成为英国历第一任内阁首相。
特征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假如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赖案,内阁就要下台,或宣布,重新选举。
变化: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基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以为核心的。
英王: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平时仅饰演仪式性的角色,实质行政首长是。
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事实上是对负责。
首相:由议会的担任,学会行政权和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决策者和。
4、议会改革
缘由:伴随的深入进步,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飞速壮大。
表现:1832年英国法案。
影响: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确保了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飞速进步。
【同步复习资料】
1.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老婆玛丽为女王,目的是
A.加大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士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预防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答案:D
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国王詹姆士二世矛盾激化,为此,英国议会发动政变,驱逐了詹姆士二世,迎立信仰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史称不流血的革命或光荣革命,特别应该注意,议会在迎立威廉的同时,还拥立被驱赶的詹姆士二世的女儿,议会如此做的目的是为这场政变,即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选D项。A、B、C三项不可以体现议会的真实目的。
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导致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降低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导致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况。为知道决这种状况,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打造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规范,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D
分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状况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规范难以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A、B、C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
3.1811年,英国政府筹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需要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可以支配政府财政
B.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忧政府违约失信
D.宪政规范确立
答案:D
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虽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根据宪法,没国王的印章是不合法的,才会出现银行审计长发现未盖章国王印信,而拒绝支付的事,故选D项。
4.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只这样,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2、周四还要去下院同意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需要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同意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答案:C
分析:A项错误,英国首相拥有行政权,排除;材料看不出,首相的为官清廉,排除B;D项材料没体现。
5.18世纪初,英国国王乔治一世因不谙英国事务,极少出席内阁会议;1714年将来,他再也没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这表明,英国国王
A.逐步舍弃行政权B.征税权受限制
C.被迫交出财政权D.立法权被剥夺
答案:A
分析:从材料没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涉及的应该是行政权,而不是征税权、财政权、立法权,B、C、D三项与题意不符合,排除。答案为A。
有关推荐:
高中一年级历史复习办法大全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志愿填报、分数线等
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
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