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辞职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需要不同状况来看,主要分为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等两种状况,具体表现为:
1、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
假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由劳动者提前30天先提出,那样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但假如劳动者由于以下几个缘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并且劳动者不需要提前30天公告用人单位,即:
未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未准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用人单位的规章规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若是由用人单位提出,那样双方协商一致的状况下也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用人单位能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包含:
1、过失性解除
主如果指劳动者因违反了以下几种情形,用人单位可以不需要提前公告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即: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紧急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规范的;
紧急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导致重大损害的;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打造劳动关系,对完本钱单位的工作任务导致严重干扰,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非过失性解除
企业因以下几种状况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在提前30天公告或支付一个月的薪资的状况下,支付经济补偿金,即: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不可以从事原工作,也不可以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
不可以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岗后仍没办法胜任的;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没办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共识的。
但应该注意,当劳动者处于以下几种状况时,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过失性解除或经济裁员的方法解除劳动合同:
从事接触职业病风险作业的劳动者没有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患者在诊断或者医学察看期间的;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假如大伙感觉上述的文章过长,也可直接查询下表:
更多推荐:
实务会员会计培训财税政策
年终“第13薪”是年终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