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薪资“两税”
是公司将已计提而未实质支付的薪资薪金,放在其他应对款科目中,企业所得税前进行了扣除,而个人所得税按实质支付的金额扣交税款,致使“两税”薪资薪金差异!
简单来讲就是企业申报薪资和实质发放不同的状况(通常来讲都是计提的多,发放的少),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根据计提的金额税前扣除,致使少缴企业所得税!
随州税务局发现一些企业申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应的薪资薪金金额有非常大差距,于是拓展了“‘两税’薪资薪金差异”风险比对行动,对企业的“两税”薪资薪金实行联动管理。具体查处了以下违法行为:
1.滥用往来账少缴所得税
企业将未兑现的奖金转入往来账,提前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薪资薪金为18569万元,而个人所得税薪资薪金仅17756万元,‘两税’薪资薪金相差813万元。经查,是该公司将已计提而未实质支付的薪资薪金放在其他应对款科目中,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了扣除,而个人所得税按实质支付的金额扣交税款,致使“两税”薪资薪金差异。
最后该公司补缴企业所得税655万元。
2.将股东向企业的借款长期挂往来账上,代替股息红利
某生猪养殖公司享受免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税务职员比对该公司“两税”薪资薪金申报数据,发现其2021年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薪资薪金金额为2330.61万元,但2021年扣缴申报的个人收入仅为476.37万元。查询“其他应收款”科目,发现企业股东都从企业借用了很多资金但长期未归还。
最后该公司依法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补扣个人所得税77.75万元。
3.以母公司股权勉励子公司高管,虚增本钱成本
某上市企业的子公司2021年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薪资薪金金额为5464.16万元,其2021年扣缴申报的个人收入金额仅为3071.35万元。通过核实,发现该企业通过“薪资薪金支出—股权勉励”项目,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了以母公司股权勉励本单位高管的成本。
最后该公司补交税款130余万元。
大家都知道,薪资一直是税务局监管的重点对象。但大家财务职员对薪资的风险却知之甚少,到底该如何防范风险、避免风险呢?
1、两者稽核比对的数据来源
1.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薪资薪金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职工薪资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2.个人所得税的薪资薪金所得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中的全年累计收入额
2、两者差异是什么原因有什么?
1.正常的、适当的缘由
(1)计提了年终奖
企业当年预提的年终奖在次年5月31日之前发放的, 可以在当年税前扣除,但个税是实质发放时(次年)才扣缴,形成了差异。
(2)拖延了职员的薪资
企业账面上计提了职员的薪资,但拖延至次年5月31日之前发放,个税在次年实质发放时才扣缴,形成了差异。
2.不适当的缘由
(1)多列薪资薪金支出
譬如,企业伪造了薪资发放明细表虚列本钱与薪资薪金的核算范围不正确等。
(2)少申报薪资薪金收入
主要有以下情形:
a.职员发放了薪资,但未申报个税,或者根据较低的收入申报个税。
b.企业多数职员的薪资薪金收入长期处于5000元以下,其他收入通过报销形式发放。
c.部分职员现金发放薪资,不申报个税。
d.年收入未超越6万的职员,觉得可以不申报个税。
3、税局如何查薪资?
税务局稽查薪资,通常会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审核薪资凭证检查企业职员花名册、考勤表、薪资明细账和薪资条,审核发放薪资与银行代发薪资的数据是不是一致。
2、检查企业职工人数、薪资标准检查职工人数剖析企业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生产规模来判断企业职工人数和形成标准是不是合理。
3、审察账、实差异审察剖析企业“应对职工薪资”科目与实质薪资总额是不是一致,核对各种津贴、补助和奖金发放是不是正常。
4、结合第三方信息管理软件剖析企业数据借助金税三期系统和社保系统,核查薪资表中职员与企业交社保职员是不是一致,并对企业缴纳个税和收入状况推行检查。
更多推荐:
实务会员会计培训税收政策
税务稽查来了!这10种状况不要有了!
税局明确!2023年度随机抽查开始!10万元以上重点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