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局,浙南产业集聚区文教体局,市局各直属校、单位:
为贯彻落实《浙江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探索健全多元评价机制,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初初中生全方位健康成长,依据《浙江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指导建议》,结合我市实质,拟定《温州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建议(试行)》,请各地结合实质拟定《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策略》,并从2018级初中新生开始推行。
温州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建议(试行)
为贯彻落实《浙江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探索健全多元评价机制,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初初中生全方位健康成长,依据《浙江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指导建议》,结合我市实质,拟定本推行建议。
1、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全方位客观真实反映初初中生综合素质和个性专长进步情况,构建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推行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校切实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进步,促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
2、基本原则
全方位客观。学校全方位记录学生初中阶段的道德品行、学业修习、文化素养、行为表现、活动实践、才能展示等方面进步情况并进行评价,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专长。
公开公正。评价的内容、标准、程序、办法等须事先向学生和父母公布,有关材料按需要公示,评价结果须告知学生并由学生确认。
重视过程。运用写实办法全方位、客观并细化过程记录,使用民主评议、学期评测、获奖认定等方法,确定每位学生每学期各维度综合素质评价等第,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初中三年各维度毕业评价结果。
学校负责。在主管教育局的领导下,各初中学校按市、县(市、区)综合素质评价需要,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细化评价方法和程序,拟定具体推行细节,认真组织推行,并对评价结果负责。
操作方便。在遵循规则、程序到位的首要条件下,尽量简化操作方法,减轻师生负担。
3、评价维度
(一)品德表现
主要反映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状况。包含学生在社会责任感、诚实诚信、合作友善、自尊自信、遵守纪律和生活态度等方面表现。重点记录学生诚信、正义、责任、关爱、尊重等品行状况,关注学过生日常在校表现、行为习惯及参与校内姥爷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状况。
(二)运动健康
主要反映学生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修习状况与体育运动方面专长和身心健康进步水平等。包含学生的健康生活方法、体育训练习惯、身体机能、运动技能、体育兴趣等。重点关注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参加平时体育训练与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等状况。
(三)艺术素养
主要反映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能力,反映学生初中音乐与美术课程的修习状况与艺术专长进步等。重点是学生音乐、美术课程学习、学期学业考查、参与艺术社团、艺术活动与艺术兴趣专长进步等状况。
(四)革新实践
主要反映学生革新思维、调查研究能力和实践体验历程等,反映学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状况与社会实践与科技革新活动及其有关成就与作品等。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创造创造、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会实践等状况。
(五)科学实验
主要反映学生科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关注学生科学实验的察看能力、总结总结能力、学科常识应用能力及科学探讨能力等。
4、评价方法
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分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所在班级初评,经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一)学期评价是学校在平时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细节,结合期末课程评测结果,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形成每位学生各维度学期评价等第,由班主任和班级评价小组对各维度学期评价结果进行审定。品德表现每学期既要有评定综合素质评价等第,又要有写实性评语。
各维度学期评价结果分A、B、C三个等第,分别代表“出色” “合格”“需努力”。学校各维度学期评价A等比率低于本届学籍人数的35%,C等比率低于本届学籍人数的5%,其余为B等。学期评价等第为A等和C等的名单须报学校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定。
(二)毕业评价是学校依据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细节,在学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各维度毕业评价总分排序(学生各维度毕业评价总分,等于各学期各维度学期评价分值乘以各学期网站权重系数累加得出),结合学生各维度平时表现,根据规定的毕业评价等第比率需要,由班级评价小组初定每位学生各维度毕业评价等第,经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审核和公示无异议后,在评价管理软件中予以确认。各学期评价结果网站权重系数如下表:
学生毕业评价结果分A、B、C三个等第,各初中学校各维度毕业评价A等比率低于本届学籍人数的35%,C等比率低于本届学籍人数的5%,其余为B等。对个别办学水平高、办学成绩突出的学校,可给予A等率上浮低于5%的奖励,具体方法由县(市、区)教育局决定。各班级的评价结果等第比率由学校决定,但全校总体等第比率不可以超越规定需要。毕业评价等第为A等和C等的名单须报学校评价领导小组审定。
(三)初中阶段从市域外学校转入的学生,按转入学校拟定的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细节评定等第,并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认定。
(四)学期评价一般在每学期结束前进行。初中三年级下学期和初中毕业评价一般在每年4、5月份进行。
5、评价程序
(一)客观记录
以浙江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软件为基础,打造温州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软件,以学校为记录主体,使用客观数据导入、初中学校统一录入和学生提交实证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历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采集有关事实材料,每学期准时填写《初初中生成长记录册》。初中学校要在评价管理软件中准时录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体育艺术科技活动等状况,与荣获先进荣誉称号、或违纪违规被处置状况等内容。
(二)组织评定
初中学校要结合各评价维度、各评价项目特征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使用民主评议、学期评测和直接认定等方法对学生的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革新实践、科学实验等维度进行评价。
民主评议。包含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议,每学期进行一次。各初中学校可依据本校实质对各维度评价表(见附件1)的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和需要等进行充实和健全,并由学生、同学、教师分别在各维度评价表上进行赋分评价。学生自评由学生对我们的学期表现作出评价;同学互评是由本小组同学对组内每位同学作出量化评价;教师评议由班主任牵头、各任课教师分别负责对全班每位学生的有关维度、有关项目作出量化评价。在学期评价初中生自评占20%、学生互评占50%、教师评价占30%。
学期评测。每学期由学校组织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学实验等课程进行期末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紧依据。各县(市、区)第六学期的艺术、科学实验等项目是不是举行统一终结性测试,由县(市、区)教育局决定。
直接认定。学生于学期中在品德、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表现突出,并荣获县级及以上有关荣誉、奖项等(以文件等正式认定时间为准),班级评价小组依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可直接认定该生有关维度的学期评价为A等。学生在学期中因紧急违反校规校纪而遭到学校处分的,或有关学科在期末评测不合格的,班级评价小组可直接认定该生有关维度学期评价为C等。
(三)审核公示
每学期结束前,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备代表性的要紧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及其它有关材料,做好记录工作,同时将班级初评结果告知学生并由学生确认。学生活动记录、事实材料和初评结果须于期末前在教室内、学校公示栏或校园网等显著处予以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
学生学期评价和毕业评价经公示无异议后,确定评价等第,并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四)申诉复议
当学生或父母对学期评价或毕业评价结果有异议时,应准时向班主任或学校评价领导小组提出复议申请,班级或学校收到学生或父母的复议申请,应准时对学生的评议过程进行全方位知道,并于一周内给出复议结论,并告知学生或父母。
(五)组建档案
学生每学期通过评价管理软件上传涉及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性材料和荣誉证明,班主任对学生上传的材料进行审核,学校为每位学生打造综合素质档案。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主要内容:
1.初初中生综合素质报告单;2.初中毕业生基本信息表;3.初初中生成长记录册。
6、结果用
作为初初中生毕业条件。从2018级初中新生起,初初中生综合素质毕业评价须达到4B1C及以上,且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达到毕业需要,方可毕业,不然予以结业。
作为高中招生录取依据。将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促进初初中生多元进步与自我教育的要紧方法,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招生的前置条件。普高录取,初中综合素质评价须达到5B及以上;省一级特点示范高中和县(区)高中录取,初中综合素质评价须达到2A3B及以上。考生在考试报名体育、艺术、科技专长生时,其相应的运动健康、艺术素养、革新实践须达到A等;考生考试报名理科特点生时,其科学实验须达到A等。
7、组织保障
加大组织领导。综合素质评价是全方位推行素质教育,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要紧举措,各县(市、区)教育局要依据《温州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建议》,拟定当地《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策略》。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成立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切实加大对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要进一步完善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规范,强化评价过程与评价水平的监控,督促初中学校主动同意学生、父母及社会监督;准时做好学生及父母的咨询解答、投诉回复、复议处置工作;督促初中学校准时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有关材料录入评价管理软件。
精心组织推行。各初中学校要依据县(市、区)教育局拟定的《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策略》,拟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细节》。并提前将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办法、程序和有关规范等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师生和父母的建议,保证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具体负责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推行和监督。班级要成立由班主任为组长、各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价小组,具体负责本班级学生的评价工作。
强化宣传培训。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初中学校要加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宣传工作,积极争取广大师生、父母和社会各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理解与支持。看重加大学校综合素质评价职员培训,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要打造、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规范和责任追究规范,对在评价中弄虚作假行为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置。
附件:点击下载附件1|4
1.温州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用表
2.温州初初中生综合素质报告单
3.温州初中毕业生基本信息表
4.温州初初中生成长记录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