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在角逐重压下,不少学生初入校园就在考虑实习。某招聘平台发布的《在校生实习状况调查2022》报告显示,47.4%的受访在校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已经有了实习历程。大刚开始“卷”实习,图什么?到底是先实习还是先考证?
“卷实习”的背后
是大学生职业安全感的缺失
近两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屡“革新高”、“网络大厂裁员”等消息不断,焦虑层层传导,为了缓解安全感缺失带来的心理重压,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尽快实习,增加所谓的实习“光环”。但“卷”的结果是,实习岗位变得愈加难找了。有人称,手机上装了七八个招聘软件,海投了无数岗位,一个适合的实习机会也没找到。
实习历程多 就好就业吗?
其实,过早实习也会致使在职场中提前“出局”。由于大1、大二去实习时,通常接触不到岗位上核心的工作内容,也极少能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提高。同时,大1、大二又是四年中课程安排最多的时期,但在“一周至少三天”的实习需要下,在校生只能通过翘课来保证顺利实习。
没有关专业常识背景的实习,看上去历程丰富,实则都宛如‘空中花园’,如此根基不稳的职业人非常难应付将来残酷的职业角逐。
先实习还是先考证?
目前不少企业是提前一年招聘,用一年的时间培养大学生、选拔最后留用的人才。不少网络大厂都有暑期实习项目,通过暑期和大四一整年的实习,决定最后的留用者和其岗位。
因此,在校大学生可以借助大一至大三的时间,多参加一些每个行业的企业宣讲,知道企业的业务逻辑、产业常识、容易见到的岗位与每一个岗位大致需要储备的常识等。
证书可以作为一种证明个人能力和常识水平的工具,入门知识的积累也可以通过考证来学习。不过,大学生们在选择证书时需要慎重考虑,不要仅仅由于社会上的热度而去考试报名。要选择合适自己职业规划方向的证书,要在证书获得的同时,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
更多推荐:
实务会员 会计培训 税收政策
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和用途是什么?
想要做会计,那样须知这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