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扣与抵减是增值税范畴里的两个定义,看着非常像,其实完全不同。抵扣指通常计税办法下,允许纳税人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抵减主如果指加计抵减,指在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中,允许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根据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肯定的比率,来抵减应纳税额。
满足条件即可抵扣,没抵扣额度限制
进项税额是与销项税额相对应的一个定义。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购拿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具体到一项业务过程中,销售方确认的销项税额,就是购买方支付并获得的进项税额。
举例来讲,某机械设施制造厂为增值税通常纳税人,2023年5月获得货物销售额500万元(不含税,下同),适用税率13%,则对应的销项税额为65万元;购买生产材料共计400万元,获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则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52万元,如此就能计算出该企业当月的应纳增值税额为65-52=13(万元)。
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应满足几个条件:
◆ 第一个条件是身份,纳税人应该登记为增值税通常纳税人,才能将进项税额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第二个条件为作用与功效,纳税人获得的进项税额,应该用于通常计税办法的应税项目,对用于浅易计税办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拿货物、加工维修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对应的进项税额不能从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应该注意的是,其中涉及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动产,仅指专用于上述项目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不包含其他权益性无形资产)、不动产。
◆第三个条件为凭证,纳税人应该根据规定获得规范的扣税凭证,具体包含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商品回收发票或者销售发票、扣交税款的完税凭证、机动车辆销售统一发票、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一般发票、国内旅客运输对应的增值税电子一般发票和铁路民航公路水运客票等。
◆第四个条件为申报,纳税人获得符合抵扣条件的扣税凭证将来,应该在办理增值税纳税申报时,通过勾选确认或者计算的方法,将可抵扣进项税额填入申报表有关栏次,来完成进项税额的抵扣。
特定纳税人方可抵减,并有明确抵减比率
通俗地讲,纳税人可以抵扣的,是企业实质发生的进项税额,而纳税人可以加计抵减的,则是依据可抵扣进项税额“虚拟”出来的应纳税额抵减额。
加计抵减政策的适用对象,是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具体来讲,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生活服务(以下统称四项服务)获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越50%的纳税人。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是指提供生活服务获得的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超越50%的纳税人。
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加计抵减政策依据纳税人类别的不同,分为两个标准。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纳税人根据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税额,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根据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0%抵减应纳税额。
加计抵减政策的适用有五个注意要素:
◆第一,只有是生产性服务业或生活性服务业的增值税通常纳税人,才能享受加计抵减政策。
◆第二,加计抵减的计算基数是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根据现行规定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不能计提加计抵减额;已经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的,应在进项税额转出当期相应调减加计抵减额。
◆第三,加计抵减额抵减的是增值税通常计税项目的应纳税额,假如当期计算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大于零,即可用加计抵减额抵减相应的应纳税额。
◆第四,加计抵减额当期未抵减完的,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加计抵减政策实行到期后,纳税人不再计提加计抵减额,结余的加计抵减额停止抵减。
◆第五,纳税人享受加计抵减政策,应在年度初次确定适用加计抵减政策时,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前往办税服务厅提交《适用加计抵减政策的声明》。
举例来讲,某纳税人2022年度累计获得四项服务收入150万元,获得销售货物收入50万元,根据销售收入比率计算,该纳税人四项服务收入占比超越了50%,可以享受加计抵减政策。2023年1月,该纳税人提交了适用5%加计抵减政策的声明,当月抵扣进项税额100万元,按规定可计提加计抵减额=100×5%=5(万元),销项税额110万元,加计抵减前应纳税额=110-100=10(万元),加计抵减后应纳税额=110-100-5=5(万元)。
通过上述剖析不难看出,在增值税中,抵扣与抵减是两个不一样的定义。纳税人在实务中应准确辨析,预防定义混淆致使政策理解错误。
■ 不认可我们的处境,就挖空心思改变;期望获得更多东西,就去拥有相匹配的能力。 实务会员,岗位体系化课程,帮助会计职场跨越,分为3阶段好课:会计上岗,总账会计,主管经理。学习财税常识,提高实操能力,
更多推荐:
最新五大类27项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票的情形
会计岗位的工作需要及需要拥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