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匆匆地过去了,大家迎来了小学五年级的新生活。当然,又是一年看《开学第一课》的大好机会。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肯定又是一堂爱国主义课呢!我思忖着。
晚上九点,我按时坐在电视机前,筹备观看《开学第一课》。屏幕跳动了几下,节目开始了。“第一课,字以朔源。汉字已有好多年的历史。”主持人洪亮的声音令我把双眼牢牢盯住了屏幕。第一,主持人请了王宁教授上台为大家讲述汉字的起源。像“正直”这个词,“正”字原来是一条路,前方有一个太阳,由于直奔目的(太阳)走的是正路,所以这就是“正”。
我听了,不禁感叹古人的想象力,还把哲理蕴含在了字中,不看不了解,一看吓一跳呀!文字,中国的文字,是那样有风味,每一个字都有不一样的气质。看到一个个熟知的字,好像身处在这个字所表达的意境中,这让我不禁对我们的祖先肃然起敬。这一撇,这一捺,这一横,是世上罕有些。在横竖撇捺构成的奇妙图案中,叫人陷入想象,这汉字真像一群小精灵!这令我骄傲!
第二堂课是文以载道。这是一堂蕴含着书香气息的课。一篇古诗文,一位位激情澎湃的诗人一一在我脑海中呈现。我吟诵着唐诗、宋词,一下子沉浸在古诗世界中。主持人邀请了96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许老先生从事翻译已七十年了,让人佩服。
老人家别看96岁了,朗诵起《登鹳雀楼》时还抑扬顿挫,说起英文来也是干脆利落,十分了解。许老先生精通三国语言--英文,中文,法语,翻译了几十本书(诗歌),获得了“北极光”奖项。
获得这项了不起奖项的人是中国人,这也让我骄傲!是啊,文学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字里行间,有意境、有韵味、有风骨。翻开《唐诗三百首》,就像乘着文字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当然,我相信,感动所有人的应该是巴基斯坦汉语教师米斯巴的故事。她的老师,或是她的母亲--杨老师是一位体贴学生的老师,在巴基斯坦教中文。米斯巴与她的同学都非常敬爱杨老师。他们师生一同包饺子,一同学习,这种师生关系天长地久。当米斯巴和她的同学听说杨老师病了,他们立刻赶往医院,捐献出杨老师需要的二十瓶血。这种精神让我深深地被折服与震惊。但,杨老师还是离开了他们……后来杨老师的学生——米斯巴继承了杨老师的工作,继续教汉语。或许,这种永垂不朽的师生之情一直保存在他们的心间。米斯巴说:“我要教汉语,教到我最后一口气!”这句话打动了我的心,这是一种连中国人都没办法做到的对汉语的热爱之情。我为此感到自豪!
汉字,古诗,琴棋字画……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世上,再也没一个历史这么悠久的国家。这一堂《开学第一课》,点燃了我对祖国的热情。诗意般,我沉醉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中华——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