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考考试落下帷幕,考试前各种紧张备战状况也随之解除,考生和父母好像都松了口气。
然而,另一场严峻的考验也将随之而来,从高度紧张到忽然松弛、对考试成绩的不确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等等,都会出现一些心理波动,甚至产生心理疾病,虽然绝大多数考生能平稳度过,但仍有一些情况让人堪忧,考生和父母都不可以掉以轻心。
高考考试后有什么心理疾病需要关注?
1、过度补偿
一部分考生觉得高考考试结束便意味着真的解放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弥补多年来的寒窗苦读,于是,井喷似的重压释放,或一睡好几天,或通宵网络游戏、追剧,报复式狂欢,有些甚至染上一些不好的习惯。
2、焦虑
考后焦虑心理也经常见到。事实上,到底考得怎么样,不到成绩公布的时候,一直是个未知数,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很多考生忧心忡忡,患得患失。那些低估自己考分的考生会焦虑不安,那些平常学习成绩还很好的考生,也会因自我期待比较高、父母老师也寄予厚望,致使热锅上煎焙的感觉更突出。
3、抑郁
考后抑郁心理在那些成绩公布前感觉自己发挥欠佳的考生、成绩公布后确认发挥失常的考生身上尤为突出,表现为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内疚懊恼,自卑自责,强烈的挫败感,吃不好、睡不好,容易发脾气,更有甚者出现自杀自伤等过激行为。
4、迷茫
考试前有明确的备考目的,考后目的刹那间消失,不了解下面干什么,一时找不到新的方向,什么事都不干,很多考生会出现一种虚无、无所适从的真空状况,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
高考考试后怎么样调整心态?
怎么样平稳渡过考后真空阶段,怎么样理性面对不尽如人意的考试结果,怎么样积极行动重获掌控感,高考考试结束后的心态调适,是考生和父母都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考生怎么样做?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好好享受放松,考完了可以暂时什么都用不想,就是全然的放松,热闹的同学聚会也好,安安静静独处也罢,自己喜欢就好,确实需要好好奖励自己这么年的努力和坚持,加好油,以便再出发。
有节制,守底线。暂时的随性不等于绝对自由,规则底线不可以突破,并应当令回归生活正常状态,一味由着性子看上去自在,实则也很消耗心理能量。
花一些时间对中学年代的生活进行梳理总结,对于绝大部分考生来讲,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已走进年轻人时期,这是生活一个新的进步阶段,对过去的整理是你顺利开始大学生活的宝贵财富。
理性面对考试成绩,不论是如愿以偿,还是差强人意,甚至翻船,高考考试只不过生活中的一个节点,不可以决定人的命,没过不去的坎,相信自己,生活有无限进步可能。假如没办法从失利的阴霾中走出来,要了解准时求助。
把好志愿填报关,高考考试成绩固然要紧,志愿填报也很重点,好好知道我们的职业性向,多花一些心思研究靶向大学或专业近几年的录取态势,让考试成绩分尽其用。
列一个兴趣清单,把那些以前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情,去付诸推行,在这个过程中,也可结合对将来大学生活的预期做一些活动安排,既能够获得福流体验,又能与大学生活打造联结做一点心理筹备。
父母怎么样做?
父母的自我心理稳定非常重要。
平心而论,什么父母会不重视孩子的高考考试成绩,不为考试结果担忧?
然而,考试结束,成绩好坏就已成定局,无论孩子对成绩的主观感受怎么样,在等待成绩揭晓的日子里,父母既可适度关注,但又不要过度卷入。
父母要有我们的生活空间,不要让孩子感到你的焦虑比TA还高,以免放大问题非常紧急之类的信号。父母得先处置好我们的心情,再处置事情。
多一些理解接纳。考试之前的紧张备考,考试之后成绩的不确定性,孩子承受了非常大的重压,有些孩子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纾压空间,可以自我支配的活动方法,容易对爸爸妈妈的关心表现出不耐烦,爸爸妈妈要维持适度边界,多一些理解、支持,少评价指责,帮助孩子回归平和的生活,恢复身心平衡。
准时交流解决心结。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准时给予心理关怀,譬如,多陪孩子聊聊天,安排一些家庭活动,在适合的机会坦率地与孩子交流,知道孩子的想法,讨论暑期安排、志愿选择和将来规划等,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转移注意力,多做些有兴趣的事,多与老师同学朋友交流,让孩子感觉到家就是安全基地。
有关推荐:
高考考试心理辅导大全
高考考试复习心态怎么样调整?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志愿填报、分数线等
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
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