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方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全方位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策略和课程标准,引导学校全方位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方位而有个性进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进步,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适应经济社会进步对多元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2、改革目的
从2018年秋天入学的初一学生开始,全方位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考试招生录取方法综合改革。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3、主要任务和手段
(一)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进一步健全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初中毕业生均需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1.考试考哪几科。实行全科开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15门课程。其中外语包含听力口语,物理、化学、生物包含实验操作。
2.考试方法。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采取书面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增加项目的选择性,采取现场测试;外语听力口语考试采取人机对话的方法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采取实验操作考试;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行标准化考试,采取统一机考的方法进行。
3.考试内容。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重视对学生学会入门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加大考试试题与社会实质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常识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成绩呈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使用原始分和等级相结合的方法呈现。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以原始分数呈现。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等级呈现,分为A、 B、 C、D四个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5.学科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其中听力口语40分)、物理70分、化学40分、道德与法治40分、历史40分、生物40分、地理40分、体育与健康50分(其中7、8、初三平常成绩各计5分,体育中考成绩计35分)、理化生实验操作30分(其中物理操作10分、化学操作10分、生物操作10分)。总分710分。
6.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考试时间安排在初三下学期结束时的6月21—22日;生物、地理考试时间安排在初二下学期结束时的6月20日。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初三上学期;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初三下学期;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科目考试安排在初二下学期。
7.组织推行。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由市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推行。体育与健康、理化生实验操作、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目考试由市教育局拟定推行方法,县市区教育局具体推行。
(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1.完善评价规范。全方位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准则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生活,积极主动地进步。全市在籍初初中生均须按需要参加并完成综合素质评价。
2.把握评价内容。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含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充分反映学生的全方位进步状况和个性专长,重视考查学生的平时行为规范培养和突出表现。
3.改进评价办法。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以学生“写实记录”为主要依据、由初中学校组织“等级评定”的方法进行。评价程序包含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等。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指导学生做好具备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的遴选整理;对“写实记录”和等级评定结果进行按期公示、审核;运用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平台,为每位学生打造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借助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进步进步。
4.重视结果运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定结果以等级方法呈现,五个维度各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个维度比率以学校为单位,A等人数原则上低于总人数的50%,B等以上人数低于总人数的80%,D等人数比率原则上低于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要紧依据。
(三)推进招生录取方法改革
健全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招生机制,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积极推行普高统招录取、指标分配录取、自主招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方法。
1.改革统一招生方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考试报名普高的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中以等级呈现的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成绩,最多只允许有一个D等成绩科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个维度评定等级最多只允许有一个D等。
2.严格实行招生计划管理。各县市区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计划由市教育局根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依据各地初中毕业生数和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统一下达。各高中学校要严格根据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并注册新生学籍。
3.健全优质高中分配生政策。坚持和健全优质高中学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规范,将优质普高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地区内初中学校,分配生录取比率原则上高于招生计划的50%,并逐年提升。名额分配以初中三年级在校学生人数为依据基本均衡分配,促进城乡初中均衡进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健全和规范自主招生。给予特点高中学校少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备学科专长、革新潜质的学生,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元化有特点进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进步需要。特点高中学校自主招生资格和计划由市教育局组织评估后研究确定。自主招生的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方法和程序,要将自主招生的每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准时向社会公开,同意社会监督。合理确定自主招生规模,高中自主招生比率原则上控制在全市总计划的5%以内。自主招生测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之后。
5.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改革。积极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同意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中职学校实行“知分填志愿”,与普高招生同步进行。进一步推进“3+2”、“五年一贯制”招生工作,严格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鼓励职业学校多形式、多途径办学。
6.降低和规范考试优录加分。规范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群体等加分政策,取消国家规定以外的所有优录加分项目。严格限定加分范围,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规范资格审核程序,实行加分项目、分值、资格和名单公示规范,越来越将中考优录加分的勉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4、保障手段
(一)加大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形成改革的整体合力,确保稳步推进。
(二)健全配套政策。市教育局将制定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普高自主招生、分配生、加分优录等方面的推行方法,并拟定具体的推行细节,形成系统完备的考试招生规范体系,保证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行。
(三)深化教学改革。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策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加大师资配备、设施设施等方面的条件保障,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办法,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四)提高保障能力。各县市区要加大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保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严格试题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需要,确保考试试题试题安全。打造统一规范的考生电子档案,进一步健全地区内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电子化管理平台。
(五)加大宣传引导。认真做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政策的宣传解析工作,全方位、准确地发布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舆情监测和引导,准时回话学生、父母和社会关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打造好改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