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单位):
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指导建议》(教基二〔2016〕4号)和《浙江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的推行建议》(浙教基〔2017〕122号)的需要,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范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基本目的
全方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加大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切实改变单纯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来录取学生的倾向,综合考察学生全方位进步状况,既关注学业水平,又关注品德进步和身心健康;既关注一同基础,又关注个性专长。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方位而有个性进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学校特点化多元化进步。
2、主要任务
(一)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需要的程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全市初中毕业生均应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1.考试考哪几科。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策略》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好好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水平。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包含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简称为“社会”)和体育与健康等六科作为统一考试考哪几科;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依据《衢州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策略》(另发,下同)由初中学校组织推行,成绩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考试分值。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统一考试考哪几科总分为640分,各科分值分别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其中笔试90分,听说能力测试30分),科学160分(其中实验测试10分,2022年开始实行),社会80分,体育与健康40分(其中体质健康4分、运动技能36分)。
外语学科自2019年起安排听说能力人机对话测试;社会学科自2020年起实行闭卷考试;科学学科自2022年起安排实验测试,具体方法另行拟定。
3.考试命题。
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社会的学业水平考试以省教育厅编制的《浙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应以学生进步核心素养为命题重点,加大考试试题与社会实质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大对在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能力考查,越来越增加真实情景中能力考查的考试试题比率;加大对学科思维能力考查,越来越改进开放性考试试题命题和评分方法;加大对实践能力考查。试题困难程度系数控制在0.70至0.75之间。适合延伸一些与一定要学内容程度相当的地方课程内容等。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由市招生委员会、市教育局统一领导。命题、组考、阅卷等考务工作由市教育考试院会同教研室组织推行。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市统一网上阅卷,阅卷教师由市教育考试院在全市范围内抽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及格学生的补考,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职员单独命题,补考学生所在的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
(二)健全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方位进步情况的察看、记录和剖析,是培育学生好品行、进步个性专长的要紧方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
1.主要内容。
打造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侧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含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革新实践四个维度。
2.规范推行。
各县(市、区)依据《衢州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策略》负责拟定评价推行细节,学校组织推行。需要成立“县、校、班”各级评价组织机构,坚持评价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民主、公开、透明,保证内容客观、真实、可用。
3.结果应用。
要将综合素质评价规范作为促进学生多元进步与自我教育的要紧方法,各地各校要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各类招生中的用法方法。到2022年,初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成为学生毕业和各类招生的基本依据,注意发挥综合素质评价每个维度的独立意义。高中招生时可采取综合等第或折分方法计入总分,也可以采取品德表现加学生最棒的其它1—2个维度综合等第或折分计入总分。
(三)推进高中招生规范改革
1.坚持高中招生原则。
改革高中招生规范是为了促进普高学校形成办学特点,促进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教育优质均衡进步,促进学生全方位而有个性的进步。各地各校要坚持统筹科学、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的原则,切实落实“进步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需要,切实落实“全市一盘棋”协同进步观,切实落实“阳光招生”有关政策。
2.合理编制招生计划。
各地各校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进步需要、教育资源和普职协调进步的原则,编制和推行高中段学校招生计划。各县(市、区)高中段学校招生策略和招生计划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会同当地发改等部门联合编制报市教育局,经市教育局、发改委批准后方可组织推行。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同意职业教育,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3.推进优质均衡进步。
为促进初中学校优质均衡进步,实行普高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地区内初中的方法。其中优质普高学校应安排高于65%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和学校规范办学状况等原因分配,并继续坚持向农村初中倾斜的原则定向分解到各初中。
4.优化招生录取机制。
积极探索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统一招生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进一步扩大普高学校招生自主权。普高学校依据办学定位和特点拟定招生标准,打造名额分配招生、自主招生和统一招生为主的多元录取机制。中职学校要在市县同一招生平台有序招生。
(1)健全优质普高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招生规范。名额分配招生应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及学生志愿择优录取。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名额分配生招生政策,原则上分配到农村初中学校的名额要足额落实。
(2)推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是普高学校依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点自主确定招生标准的招生方法,主要包含招收在艺术、体育、科技方面具备特殊才能学生的专长招生和招收符合学校办学特点的特点招生。自主招生数目原则上低于学校招生总数的20%,其中专长招生原则上低于学校招生总数的5%。自主招生策略每每年平均由招生学校申请、衢州教育局批准后推行。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赞同,有条件的学校可跨设区市招收专长生。
自主招生可以采取专长招生和特点招生两种方法。专长招生应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校面试或专门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按肯定网站权重进行考核录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网站权重高于30%,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应量化计分,具体量化计分方法由招生学校依据《衢州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策略》拟定。特点招生应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特点,选择一至两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作为录取的前置需要,再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择优录取,招生学校要依据《衢州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策略》积极探索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量化计分方法。为稳妥推进特点招生改革,在部分符合有关条件的普高学校先行试点。申请参加试点的学校应拟定自主招生章程,详细列明专长招生和特点招生的类别、数目、标准(包含综合素质评价量化计分方法)与条件和程序等内容,经县(市、区)教育局审核,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推行,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普高学校中外合作项目招生,以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校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或综合素质维度评价结果,按肯定网站权重进行考核录取,其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所占网站权重高于30%。
(3)改革统一招生方法。改变以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依据的做法,积极探索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相结合的统一招生方法。进一步明确综合素质评价用的基本需要,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用途,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需要升入省一级普高特点示范学校(重点中学)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品德表现”合格以上,其他三个维度1个“A”2个“B”等第及以上;需要升入其他普通高中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原则上应合格。普高学校依据办学特点,拟定和越来越健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具体的用法方法。学校统一招生的录取办法应提前向社会公布。
把各类中职学校统一纳入市县同一招生平台有序招生。招收“3+2”“五年一贯制”“中本一体化”等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学生,应加快打造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职业院校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招生机制,严把生源关。继续积极稳步推进中职跨地区招生改革,市教育局统筹安排中职学校跨县域招生计划。各类中职学校根据“应招尽招”的原则,积极面向初中毕业生、复转军人与来衢务工职员子女等群体招生,尽力满足学生同意中等职业教育的愿望。
(四)加大高中招生管理
1.将普高学校与中职学校列入同一批次志愿同步录取。
要严格根据核定的招生计划拓展招生工作,公办普高学校应在当地范围内招生,未经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不能跨地区招生。普高学校要严格实行取消“三限生”“借读生”规定,严禁挂靠学籍,做到“人籍一致”。全市各中职学校要严格根据核定的招生计划和批准的招生范围进行招生,要严格根据考生志愿进行录取,不能单独提前或变相提前办理录取手续,不能录取未参加当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不能招收已被其他学校正式录取并经市教育局学籍确认的学生。
2.严禁擅自提前招生。
招生录取工作一律在学业水平考试后进行,预防恶性角逐,维护正常招生秩序。专长招生的专门测试、中外合作项目招生的外语水平测试、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的院校考核评价可在每年5月中旬之后进行。
3.民办普高学校继续实行跨地区统筹招生。
民办普高学校应依据核准登记的招生范围,每年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批生源计划。涉及市内跨县(市、区)招生的,由市教育局统筹管理;涉及跨设区市招生的,报省教育厅批准后推行。
4.加大对市外高中学校招生的管理。
严格审核在我市招生的高中学校资质,未经市教育局批准,市外高中学校不能在我市举办分校和教学点,不能在我市招生。高中学校跨县(市、区)和设区市招生应告知生源地教育局,招生应纳入同一招生平台并达成有序招生。
5.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
落实“减项、降分”需要。取消体育、艺术、科技等奖励类学生加分项目,有关专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完善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规范。
6.规范学籍管理。
市教育局按下达的每年高中招生计划设定各高中学校新学籍总数,各学校要严格按计划招生,不能突破招生计划。如有特殊状况需作调整的,须经市教育局批准。各地各校要根据《浙江教育厅关于全方位推行中小学学生学籍电子化管理的建议》(浙教基〔2010〕163号)精神,准时录入新生学籍,严格对照考生报名信息对录起名字单进行审核确认,严格按规订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全市各高中段学校新生录起名字单须报市教育局审核。
7.控制初中重复教育。
各地要依据实质拟定控制重复教育的政策手段,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所有往届初中毕业生均以社会考生身份单独报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校优先录取应届初中毕业生。衢州一中、衢州二中、衢州高级中学、衢州三中、龙游中学、江山中学、常山一中、开化中学不能录取往届初中毕业生。
3、加大组织保障
(一)加大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切实加大对考试招生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监督,加大各类学校招生的统筹管理。市、县教研室要加大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和指导,其他有关方面要积极配合,努力为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规范打造好环境。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策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大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办法,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加大师资配备、设施设施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
(三)加大考试保障
加大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加大初中学业水平考考试试题库建设,拓展试题评估和剖析,提高考试命题水平和水平。探索打造地区内统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标准化考试知识点建设。为适应开放题评分的需要,各地要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的设施和经费。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施考期间(含体育考试、外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考试、自主招生专门测试等),要加大监考工作,加大对考试知识点的巡视与管理,预防发生各种泄密、舞弊、安全等事件。要加大对考生的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和应对预案,周密部署,严格管理,切实保障师生安全,杜绝考试过程中发生师生伤害事故。考试招生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的,要准时上报当地政府和市教育局,并飞速稳妥处置,坚决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
(四)推进“阳光招生”
深入推行高中招生“阳光工程”,完善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规范,实行严格的公示、监督、培训和监控评估等规范。进一步增加信息公开的内容,准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途径、重大事件违规处置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同意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各地要依据属地管理原则,根据有关规定严格审核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质和招生专业介绍,坚决取消不合格职业学校及办学(班)点,准时公布具备举办学历教育资质的学校名单。要严格实行招生工作的各项政策规定,严禁以不正当方法争抢生源,坚决杜绝不是法招生、有偿招生、重复招生、重复录取、抢拉生源和不正当角逐等行为。坚决杜绝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全市各初、高中学校在招生过程中要做到服务至上,信息公开,充分尊重学生和父母的意愿,不能以任何理由或行为误导、干扰、强迫学生填报志愿。
(五)强化责任追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关学校要打造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考试招生过程中违规违纪行为的检查和处罚。违规违纪事件,发现一块查处一块,重大违规违纪事件应将查处状况准时向社会通报,严肃问责,强化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