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立德树人 重视历史事件内在关联
贵阳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历史学科考试试题突出了对基础和主干常识的考查,体现了历史课程的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彰显了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价值,发挥了历史学科对塑造合格现代公民的功能,有益于引导初中历史教学。
试题的题型、题量和分值较往年没变化,结构稳定。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分值分布合理。试题整体困难程度与前两年相当,较今年的适应性考试困难程度有所减少。
试题的特点如下:
1、抓住历史学科周年考试知识点,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如第17题,切入的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0题,1949年“东德”成立,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第31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常识剖析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这几道考试试题,都强调了对主干常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2、突出弘扬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激起考生的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如第18题以黄继光战斗英雄事迹的考查为素材,引导考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生活境界。第31题,从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邓秉元的《新文化运动百年祭》等材料入手,考查五四运动是什么原因、性质、历史意义等。引导考生在五四精神勉励下,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彰显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通过对历史上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个人事迹再现,勉励考生做新年代的奋斗者。如第20题,全方位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出色干部事迹呈现,加大了对考生价值观的塑造。
3、重视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考试试题较全方位考查了初中毕业生历史学科学习应拥有的能力。如获得和解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调动和应用常识的能力,描述、阐释和总结的能力。如第16题,考生需先将民国纪年转化为公元纪年,再调动所学常识得出与之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第32题第二问“依据材料和所学常识,概括英国政府正式开始贩奴活动拥有的国际国内条件。”需要考生运用比较、总结等思维办法剖析问题。
4、试题渗透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如第31题和第33题,命题者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知能力,对材料所呈现的“五四运动”和“自由放纵”都做了详细的备注,能够帮助考生理解材料内涵和作答。第32题材料一,列出的英国奴隶贸易大事记和第33题列出的20世纪2、三十年代美国大事记。一个时间节点一行文字的排版,让考生对于历史事件一清二楚。这类都渗透着命题者对未成年考生的人文关怀。
5、关注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如第24题,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进程历史线索的考查。第32题,世界史和中国史的综合。尤其是该题的第4问,剖析“英国贩奴贸易→工业革命→鸦片战争”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在本学科有较突出学习力的考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才能的空间。两道考试试题意在引导历史教师要看重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进步的线索梳理,厘清重大事件的内在关联,重视历史横向和纵向间的综合,培养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掌握用历史思维办法解决问题。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求真、生智、向善,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的陶冶,态度的形成,品德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塑造。
贵阳观山湖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周祚沛 高级教师、贵阳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