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爸爸妈妈是习惯的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成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成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成一种命。”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不好的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其他人都看得见,他一个人看不见,由于习惯就是一种智能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未必他一个人期望的行为。小时候是你给孩子培养习惯,长大了,就是习惯左右他的生活。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不好的习惯是道德上没办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腾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不好的习惯用减法。一个习惯的培养仅需30天,重点在头三天。习惯是一种行为长期坚持的结果,一个月坚持一个行为,就能培养一个习惯。不好的习惯也只不过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改正一个不好的习惯却需要2倍、3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点,大家也别着急,不好的习惯可以一点一点地改,一点一点地转变。因此,孩子在涉足一个新的范围时,譬如念书、写字、《中华字经》、《宋词》的学习仅需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后面学生就习惯成自然了。正如中国的儒学大师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告诉大家,小学1、2年级是学习态度培养的重点期。那样,大家的孩子需要培养那些好的习惯呢?
(一)做人方面
1、孝顺,爱家人。在家爱父母、爷爷奶奶,在学校爱老师,这个爱,不只要表目前礼貌上,还要表目前行动上。只有掌握爱身边的人,才会爱家乡,爱祖国。
2、诚实,不撒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人之道,诚信为本。孩子目前可以对其他人撒谎,以后也可以对你说谎。说谎成性的孩子是很难救药的。孩子说谎有两大缘由:第一,说真话遭到惩罚;第二,为了逃避困境。孩子的说谎、弄虚作假常常是大人逼出来的。所以,面对孩子,大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倾听。
3、做事认真负责。专注是学习的要紧品质,毛主席也说过:“任何事只怕‘认真’二字!”可见,任何事认真,定能将它做好,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这个需要父母天天的从严需要。
4、自信,乐观向上。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最好办法。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可以刺激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而反复失败,则在非常大程度上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怀疑自己。没赏识,没成功,也就没了自信,没了期望。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在失败中勉励孩子,为他鼓劲,而不是诋毁孩子。
教育并非一味地表彰,没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你拿他最喜欢的一件事来惩罚他。必须要用有用的办法来惩罚他,让他对我们的后果负责任。但不要打。“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可以造就人才。
(二)做事方面
1、遵守规则。没规矩不成方圆,遵守学校管理准则和学生行为规范,也是学生关键的学习内容。还有遵守交通规则等等,这类都是最基本的素质修养。最基本的总是是非常重要的。
2、讲究效率。孩子可能目前还小,没什么时间定义,但大家应该给他灌输这个定义,譬如合理安排时间,早上起床、刷牙、洗脸,晚上作业等孩子的不少事情,都可以用时间来量化,给孩子一个时间定义,从小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友善合作。目前的孩子在家大多是众星拱月,家4个人或者6个人围着他自己转。这必然致使孩子容易培养不少坏问题,他们需要和同伴的合作,包含学习、游戏,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听老师的,听父母的,可是10岁将来,他渐渐有了我们的想法,他就不再那样听老师和父母的话了,他更听同学、同伴的。和同伴友好相处也是现代社会一项要紧能力。
4、合理消费。咋一听仿佛这个话题非常可笑,孩子这么小,何谈消费,可是大家的孩子天天却和消费密切有关,大家需要从小让孩子培养合理消费的习惯。譬如铅笔、橡皮等文具的用法需要爱护,随意乱丢乱弃是紧急的浪费,父母要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学习方面
1、精力专注。上课专注的孩子,一定是成绩好的孩子,就是大家所说的注意力集中。目前小学一年级在家学习时,父母可以在旁陪同,不让他随便走动,也不要随便打搅他,给他一个安静、安逸的学习环境。
2、独立考虑。孩子有哪些不会的,他询问你,你可以告诉他,但并不能有问必答,不然他就不了解什么是考虑。父母可以从多答到少答,到不答,我相信,假如你的孩子目前是高中三年级,你肯定回答不了他几个问题,所以,孩子需要从小培养独立考虑的习惯,不要放纵思维的惰性。
3、作业认真。孩子我们的作业必须要自己检查。自己检查,写一遍等于做两遍。必须要先复习,后做作业。要像考试一样去做作业。抓好了课堂和作业,我想好成绩已经离孩子不远了。
4、爱上念书。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思想源于阅读,人在每个范围的提升都不能离开阅读,包含数学、英语,还有中学的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学习。由于阅读增强理解,理解增强智商。让孩子爱上阅读,有三个有效渠道:
(1)耳濡目染,孩子是爸爸妈妈的影子。爸爸妈妈念书多,孩子念书也多。由于儿童是在模仿中长大的,儿童的学习是察看性学习。他觉得:大人做的事就是好的事。爸爸妈妈们若想培养孩子爱念书的习惯,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是你自己要念书。
其实不光是念书,生活、学习的每个方面,孩子都在察看着你,模仿着你,他就是你的影子,甚至连说话的口气、走路的姿势都相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在家打造一个念书的氛围。到什么程度呢?你家的卫生间里边也要有书,有一本小画册、小杂志之类的漂亮的,在孩子的这个床头啊,桌子上啊,沙发上啊,都要有书。要常常和孩子讨论书,讨论念书的领会技巧,用环境影响孩子,这是潜移默化的,是尤为重要的。孩子看书并不像上课一样有计划,他总是是非常偶然地状况下拿到这本书,忽然兴趣所至,拿起那本书了,只须拿起了,他就放不下了。
(3)常常带孩子逛书店,也是一个培养孩子念书习惯的做法。
影响学习成绩的十大不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点,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好的结果,而坏的习惯只能带来不好的结果,在很多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有一些坏的习惯在作怪。
1.学习上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一直让老师和父母在后面推着屁股。
任何事预则利、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非常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的,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天有每天的任务。
2.学习时间不固定,天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没办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常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期内把很多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3.天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未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天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帐。
要想较好地学会常识,需要靠每天的常识积累,没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常识,不但数目少,而且水平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4.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常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题中。
粗心在孩子中间好像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假如父母不加注意、不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势必会遭到紧急的影响。
5.上课时常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费时;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儿说话哪搭茬儿。
一心一意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起码的学习态度,普通人不可能同时优质地做好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事情,所谓“目不可以两视而明,耳不可以两听而聪”。
6.过于害臊,虽然学习上有很多没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也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其他人请教;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了解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好像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完全学会。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健全自己常识的过程,圣人都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况且还在求学中的学生。父母要提醒和鼓励孩子不只要不耻下问,而且还要不羞与下问。
7.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上面有很多老师的订正,可极少往心里去;测验题和考试题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数便扔到一边,从不认真剖析缘由、检查和修改错误。学习是一个积累常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洞的过程。一门课程,你的常识漏洞越少,说明你学得越好,考试时的成绩也会越高,那些考试时出错的地方总是是你的常识漏洞最大的地方。父母可以帮孩子整理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测验和考试之后,让孩子将它中做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这类非常可能就是孩子的常识漏洞,父母要督促孩子常常看看这类题目,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8.即便老师有需要,也极少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上课只带了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东西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要紧需要,孩子在上课前没预习,听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会大优惠扣。
9.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易分神、小动作多、坐不住、爱说话,快到下课时就听更不进来了,心思早已在课后的娱乐之中。
课堂45分钟对孩子的学习至关要紧,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指路人,假如课堂学习的重点、难题孩子搞不知道,课下他花几倍的时间都未必能补上。
10.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了万事大吉。
作业是每一个学生需要要独立完成的任务,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概念、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常识。假如孩子不求甚解地完成了作业,根本就起不到这类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