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校内作业,什么签字呀,都是小巫见大巫,逼得父母的焦虑升级的是小升初的未知性。
“什么关系,到底什么关系……”当我向正在吭哧吭哧解方程式的孩子咆哮时,自己忽然乐不可支。
这个场景不就跟几天前父母群里广泛流转的段子是否一样?深夜,一中年妇女一遍遍喊着“什么关系”,哭喊声在小区飘荡,邻居们原以为是在拷问老公,后来才了解是在辅导孩子作业。
我不不承认自己是一个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父母。根据算法推荐信息的互联网平台,给我推荐最多的就是各种小升初的小道消息、各种父母的悲催故事,所有这类都让我持续焦虑。当我在各种群里、培训机构里,听到父母对教育问题侃侃而谈时,又感觉自己离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太远,只在信息的学会上,我就败下阵了。
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前,已有前辈谆谆告诫,没筹备的小学一年级不好过啊。我忧心忡忡地给孩子报了学前班。当我信心满满地携带孩子走进小学时,却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老师天天公开的“红黑榜”中,我家的小豆包极少挤进光荣榜。看看老师晒出的那些星级作业,a、o、e,写得跟印刷体一样漂亮。我家的豆包虽然有学前班铺垫,会写会认,但不是写出格了,就是字体不够挺拔。
老师号召父母要帮助孩子向星级作业看齐。老师还批评,有些孩子的作业那样烂,父母如何能心安理得签下名字呢?
扛着这个责任,天天下班披星戴月回家后,大家娘儿两个就开始奋斗星级作业。为了把每一个拼音写成印刷体,不知牺牲了多少橡皮。看上去不多的作业,常常做到孩子眼皮打架,每每以我的内心崩溃结束。
我心里纠结得非常,写成印刷体有必要吗?费了非常大的劲,星级作业仍然与大家无缘。纠结了一年后,我麻木了,刻意回避点开那些“红黑榜”,眼不见为净。
战斗平时作业是基本款,还有各种小报、PPT等学校作业的升级版。好在互联网发达,哪种主题,百度都能给出参考借鉴的模板。但每每有小报之类的,也是一个大工程,都让我悔恨当年没练就绘画技术。这哪儿是考娃,分明是考妈!
伴随孩子上到高年级,我才发现,什么校内作业,什么签字呀,都是小巫见大巫,逼得父母的焦虑升级的是小升初的未知性。只有塑造“牛孩”才能让父母安心。
我见过的一位奥数名师曾骄傲地说,他已无数次碾轧各种数学博士。学生中的海淀父母不乏名校高材生,基本到了孩子小学五年级时,就在奥数课上败下阵来。他也苦口婆心地说,他的学生中,提前“上岸”的都是奥数几大杯赛的获奖者。
我听说过好多厉害的父母,他们一点都不输不久前刷屏的竞选家委会的那些父母。有些请来外籍教练给学校组建足球队,有些组织国外游学夏令营,还有些策划了学校春节联欢晚会,据了解这类都能给孩子戴上光环。想想,什么我也办不到啊!
我也听说过好多厉害的孩子,有些10岁考了雅思7分,有些10岁拿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想想,什么我家娃也办不到啊!
于是,就像打怪一样,我的焦虑只能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