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购买固定资产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了,会计核算上能否也一次性计入成本呢!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设施 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实行问题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通知2018年第46号)的第三条:“企业选择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的,其资产的税务处置可与会计处置不同。”
可见,固定资产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是税务处置,并不应该影响会计处置,那样大家来看看会计上怎么样处置呢?
1.《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依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用状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用法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用法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能随便变更。但,符合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第十六条 企业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应当考虑下列原因:
(一)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二)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三)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用的限制。
... ...
第十九条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用法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办法进行复核。
2.《小企业会计准则》:
第三十条 小企业应当根据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下同)计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因为技术进步等缘由,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小企业应当依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用状况,并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用法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折旧办法、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能随便变更。
问: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形成的税会差异,又该怎么样确认递延所得税呢?
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用资产负债表法确认所得税成本,详细表格如下:
那大家来看一个固定资产一次性税前扣除的案例:
案例:购入固定资产100万元,本年折旧1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0。
剖析:享受一次性税前扣除时,纳税调减90万元。
年末账面资产=90万元;年末计税基础=0万元,根据上表,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假设:本年收益总额为100万,假定没有其他调整事情,税率25%。
则,应纳税所得额=100-90=10万元。
借:所得税成本--当期所得税成本10*25%=2.5
贷:应缴税费--企业所得税 2.5
借:所得税成本--递延所得税成本90*25%=2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2.5
将来年度,需要纳税调增时,同时要根据“调增金额*25%”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
更多推荐:
免费资料会计培训财税政策
增值税长期“零申报”对企业影响大吗?
印花税按次、按季、按年申报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