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底前,社保、最低薪资迎来新变化,利好你我。一块儿看。
社保经办范围首部行政法规将推行
社会保险经办范围首部行政法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已经公布,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实行。
社会保险经办事关人民群众能否便捷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亿人、2.4亿人、3.0亿人。
社保经办服务是社会保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伴随经济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险经办出现了一些新状况、新问题,譬如证明材料偏多、转移接续不畅、经办时限不清楚、基金“跑冒滴漏”等,需要从法律规范上对社会保险经办加以细化和健全。
新规推行后,社保经办将迎来一系列新变化,利好参保职员。
— —精简证明材料
《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和个人办理社会保险事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需要其提供身份证件以外的其他证明材料的,应当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决定依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翟燕立指出,这项规定为从源头上解决无谓证明材料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 —规范办理时限
《条例》优化了用人单位和个人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社会保险待遇申领、核定和支付等业务的步骤。
比如,《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在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时,同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个人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用人单位和个人申请变更、注销社会保险登记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申请领取基本养老金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 —降低办事环节
《条例》对社会保险登记、核验待遇享受资格等方面达成跨部门信息共享作出了规定。
比如,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将用人单位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的信息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享,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将个人的出生、死亡与户口登记、迁移、注销等信息与社保经办机构共享。
社保经办机构应当通过信息比对、自助认证等方法核验社会保险待遇资格等。这类规定以信息共享的方法降低了办事环节,通过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人社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充分运用全民参保、联网监测等内部数据资源,积极与公安、民政、卫生健康、医疗保险、交通、出入境管理、金融等部门拓展业务协作,逐步达成信息共享、拓展信息比对,初步达成了无形认证。全国借助数据比对和自助方法完成认证的比率总体已经超越了70%。
多地调整最低薪资标准
除去社保经办迎来利好以外,最低薪资也迎来利好。
天津从2023年11月1日起上调最低薪资标准,其中,月最低薪资标准由2180元调整为2320元。非全日制用工的最低小时薪资标准由22.6元调整为24.4元。
广西也自2023年11月1日起调整全区最低薪资标准,本次调整之后,一类区域最低薪资标准上调至1990元,二类区域最低薪资标准上调至1840元,三类区域最低薪资标准上调至1690元。
最低薪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在提供了正常劳动的首要条件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薪资标准包含月最低薪资标准和最低小时薪资标准两种形式。
最低薪资标准上调,会带动其他一些待遇提升。其中,失业保险金、医疗期内的病假薪资、试用期的薪资与单位停工、停业等状况下职工的基本生活费,会随最低薪资标准的提升而提升。
更多推荐:
实务会员会计培训财税政策
什么合同交印花税,什么合同不交印花税?
发票新规来啦!新方法有什么要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