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进入初中是生活的一大转折,从小学顺利毕业的孩子们将在进入初中后面临学科任务增多、课业困难程度加强、生理发育等很多不可防止的问题。假如处置不好,不只会干扰到孩子未来的长远进步,父母也是难辞其咎。
本报特别策划的“新父母培养记”,将针对新初中一年级父母在孩子升入初中后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邀请有关范围的专家进行权威解答,为父母一一解惑。
父母第1问
孩子上了初中,学习重压陡增,该怎么样帮助孩子调解学业负担带来的心理重压?
专家想办法——
过一个无重压的初中一年级从暑假开始
现在,新一批的小学毕业生尚未进入初中,父母不应盲目预设,觉得我们的孩子必然会出现心理重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我觉得父母需要做好充分预防,可以起到降低孩子将来因课业负担而产生心理重压有哪些用途。
第一,父母应指导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这个“有意义”未必是指孩子需要去多少地方、看多少本书、学多少常识,而是有计划、有收成。父母应该把孩子学习与家庭生活的安排相结合,让孩子根据他一个人的时间把日程安排好,不要“东一头西一头”地搞突击。譬如,父母可以带孩子逛遍北京形形色色的博物馆,听解说,不要走马观花,并跟孩子交流他的感受和领会;让孩子下厨、学学做菜、料理我们的生活等生活技能。
第二,开学将来要让孩子做一个会学习的人。让孩子了解上课之前需要预习,课后需要复习,在老师所讲的基础上自己再多扩展,不要仅仅满足于作业。其实初中的东西并不难,而且相对来讲主科目较少,而且初中不像小学“一点东西反复讲”,假如还是抱着突击的侥幸心理,那样孩子就会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给自己种下一个特别大的苦果,到了初中二年级问题就会爆发,孩子对学习就可能失去兴趣。
第三,引导孩子做一个会交流的人。初中一年级是孩子想跟父母倾诉的最好也是最后一个机会,父母要珍惜这个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更看重跟朋友之间的交流,父母日渐会感觉到本来听话的孩子愈加逆反。
最后,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每项活动对孩子的影响和丰富都是潜移默化的,多参加活动也可以适度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假如孩子出现心理重压,父母也不要盲目去报补习班,而要为孩子多鼓劲。
总而言之,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要抓办法、重态度,千万不要巨细无遗。
——王红宇(北京八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