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家教指导:父母不可推卸婴幼儿教育责任

   日期:2025-08-15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学知猫    浏览:447    评论:0    
核心提示:一次聚会,刘女性和几个姐妹聊起了自己5岁的儿子丁丁:“老师都夸他非常有天分,拉丁舞一学就会,还让他领舞呢。”说完就招呼:“丁丁,来给几个姨跳一段。

  一次聚会,刘女性和几个姐妹聊起了自己5岁的儿子丁丁:“老师都夸他非常有天分,拉丁舞一学就会,还让他领舞呢。”说完就招呼:“丁丁,来给几个姨跳一段。”不过,显然丁丁并不太情愿,但在周围亲戚的热情鼓励下,他简单跳了几下就跑出去了。刘女性仍然意犹未尽:“这孩子性格有点儿内向,在婴幼儿园也不喜欢和其他人玩,但老师非常喜欢他,说他听话。我常常给老师打电话,让他们多照顾丁丁,你们了解的,我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

  喜欢让孩子展示才艺,期望看到其他人点赞,以工作忙为由过多依靠婴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等,这或许是当下很多父母的“通病”。其实,这里有一种看不见的扭曲。“看不见”是由于父母没把它们当成问题:“扭曲”是由于父母把教育的责任过多推给了别人,看重孩子的显性成绩,轻视对孩子的伴随与引导。因此,正视婴幼儿成长中一些看不见的扭曲,就看上去尤为重要。

  过多依靠教育机构,缺少有效伴随

  很多父母觉得,要给孩子好的教育,就要选择好的婴幼儿园、好的教师,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专长班。作为父母,力所能及地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环境无可厚非,但假如因此就把教育的责任过多地推给教育机构,觉得好婴幼儿园+好教师+好培训就肯定能培养出出色的孩子,这种思维方法就看上去过于简单了。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婴幼儿园、社区等多方面原因的一同用途,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可能致使孩子的畸形进步。

  从婴幼儿园的角度看,一些区域的师幼比还不合理,一名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不能不使用一体适用的活动策略,让所有孩子都从事类似活动,因此,因地制宜、个性化教学的空间很有限。而校外培训机构更是参差不齐,有的是看准了父母的焦虑与非理性期待,以“多元智商开发”“早期教育”为幌子,实则是不懂教育规律,不知道婴幼儿身心进步特征,以营利为目的,最后或许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进步。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父母的伴随、倾听、理解与接纳,恰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要紧原因。任何时候,父母都要认识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责任不可替代。

  看重结果性评价,轻视婴幼儿的努力过程

  天天婴幼儿离园时,不少父母都习惯性地问孩子:“今天在婴幼儿园老师教什么了?”“你学到什么了?”但令父母郁闷的是,有些孩子一问三不知,有些孩子说在做游戏。难道孩子整天都在婴幼儿园“玩”,什么也没学到吗?

  在一些父母眼中,学前教育应体现肯定的显性价值:认识了几个字,会数数,会背诵几首唐诗,或者会唱几首儿歌。其实,学前教育有其自己的价值取向。学前阶段的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在保障婴幼儿身心健康的首要条件下,重在培养婴幼儿的好习惯,激起婴幼儿的广泛兴趣,科学开发婴幼儿的智商,提供婴幼儿探索、操作、体验、感受的机会和条件。让婴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适合环境中,通过游戏的方法发现新事物,得到新常识,掌握新本领。但让人遗憾的是,不少父母仅仅把注意力锁定在孩子“会了什么”“完成了多少”等结果性评价上,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不甚关注。

  看重物质条件的给予,轻视心理环境的打造

  伴随生活质量的提升,父母对孩子的投资更是“水涨船高”。从着装打扮到玩具、学习用品等基本是有求必应。尤其是一些父母平常没时间伴随孩子,于是期望通过物质条件的满足来弥补父爱或母爱的缺失。虽然物质环境与孩子的教育紧密有关,但假如轻视家庭心理环境的打造,或许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家庭心理环境是由多种原因构成的,主要包含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性格特点、兴趣、情绪、教育观念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等。因为家庭心理环境比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具备更为浓烈的感情色彩,因而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孩子,有更强的影响。假如父母常常由于琐事吵架,对孩子随便说谎,与孩子对话心神不定、答非所问,或者动辄用命令、责备、训斥等语气控制孩子,都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理进步。因此,看重对家庭心理环境的打造,父母就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好夫妻关系的打造与维持开始,正确处置家庭冲突,确保和谐的家庭关系。

  对教师需要高,忽视自己素质提升

  在与一些婴幼儿父母接触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一个现象:父母对教师的期望与需要非常高,需要教师对孩子要亲切、耐心、细心,受过专业教育,能与父母常常交流,保证孩子的安全等。但问题是,假如父母对自己需要不高,不自我提升,如何能教育孩子呢?又如何能达成有效的家园合作呢?可以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假如不可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所在,不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孩子就不可能从父母那里吸取成长的营养。

  其实,在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与孩子一块学习,一同成长。只有俯下身来,注意观察孩子,认真研究孩子,知道孩子的需要与面临的问题,才可以正确地解析孩子行为的意义,从而给孩子提供有益的帮忙与指导。

  (作者单位:徐州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