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育考试院提醒考生:
高考考试临近,省教育考试院搜集整理了近年来高考考试期间容易见到的部分假新闻、假消息,提醒广大考生和父母明辨谣言,谨慎防范上当被骗。
1、考试前考中阶段
谣言1、高价购买高考考试考试试题和答案
提醒:高考考试考试试题是国家绝密级材料,其命制、保管都在国家规定的保密场合进行,有严格的保密管理手段。网上发布的高考考试考试真题绝密答案等魅惑信息,均为不法分子推行诈骗的方法。《中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为推行考试作弊行为,向别人非法供应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考试试题、答案的是违法行为。广大考生及父母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切勿以身试法。
谣言2、探寻丢失准考证的考生
提醒:高考考试期间,网上常常会流传某某考生准考证丢失,求转发,帮助考生等信息。从以往案例看,经有关部门核实查证,考生根本没丢失证件,信息上提供的电话多为诈骗电话,一旦拨打可能掉入吸费陷阱。如遇此类信息,建议与公安机关或考生所在考试知识点学校获得联系,未经核实状况下不转发、不跟贴、不评论,不拨打有关联系电话,谨慎防范上当被骗。
谣言三:有人捡到高考考试试题
提醒:高考考试试题运送有严格的安保手段,公安武警职员全程押运,全程无死角视频监控,并采取技术方法全程汽车定位,不会也不可能有试题丢失,请大伙切勿轻信,不转发、不评论此类不实信息。
谣言4、短信或电话等形式公告考存活在作弊行为
提醒:高考考试作弊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考生在高考考试中如有作弊行为,会由教育考试部门经核实后按规定步骤当面送达有关材料,不会以短信、电话等非正式渠道私下联系考生,收到此类信息切勿理会,谨慎防范上当被骗。
2、评卷统分阶段
谣言五:评卷老师只顾赶进度不考虑评卷水平
提醒:高考考试实行网上评卷,阅卷工作严格遵循坚持标准、统一程序、宽严适度、前后一致原则,并有严格的水平监控程序,对评卷水平进行全程检查,确保公平公正。发布此类信息的不法职员总是是为了博流量、蹭热度,无中生有、制造焦虑,切勿轻信此类谣言。
谣言6、进入内部系统更改高考考试分数
提醒:自称收取成本后可通过特殊渠道更改高考考试分数的信息纯属骗局。考生成绩在发布前做了多份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发布网站也设立了严密的防入侵系统,以确保考试数据绝对安全,请广大考生父母切勿轻信,以防上当被骗。
谣言7、提前查看高考考试分数
提醒:高考考试结束后,一些诈骗分子借助考生和父母急于查看成绩的心理,通过微信群、手机短信等途径发送提前查看分数的不真实广告链接推行诈骗。链接中会需要填写身份证、准考证等有关信息,并交纳肯定的查看成本,一旦上当不但会有财产损失,还会泄露个人信息。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会在规定时间节点统一公布考生分数,没有提前查看高考考试分数状况。
3、招生录取阶段
谣言8、借助内部数据剖析高考考试志愿,收取高额成本
提醒:高考考试报志愿阶段,有不法中介或网站宣称学会内部数据,可以精确定位院校,并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100%保上一分不浪费,以此收取高额成本。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综合参考教育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官方信息,不要相信不法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消息,自主合理填报志愿,谨慎防范上当被骗。
谣言9、学会高校招生内部指标机动计划
提醒: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步骤,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考生、父母应从官方合法途径知道、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轻信蛊惑,谨慎防范上当被骗。
谣言10、某院校能购买补录名额低分录取
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常以计划外补招降分补录为幌子推行诈骗。事实上,高校招生具备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和监督机制,在招生省份没有完成的招生计划,须通过公开寻求志愿录取,并没有所谓的烧钱补录。合法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成本,但凡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可以相信。
谣言十1、知名大学招收低分考生
提醒:所谓知名大学大概是野鸡大学,这类学校一般使用容易与知名大学混淆的名字,以不真实的方法招收学生,有些甚至涉嫌伪造售卖不真实学历文凭证书。考生和父母切勿轻信此类谣言。
谣言十2、申领助学金需先交押金
提醒: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员工的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考试助学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考生及父母假如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部门员工电话,声称要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学扶助款时,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应准时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
有关推荐:
河北高考考试新闻资讯大全
河北2023年高考考试时间及考试安排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志愿填报、分数线等
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
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