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
答:税前扣除凭证,是指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证明与获得收入有关的、适当的支出实质发生,并据以税前扣除的各类凭证。
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凭证有什么?
答:税前扣除凭证根据来源分为内部凭证和外部凭证。
内部凭证是指企业自制用于本钱、成本、损失和其他支出核算的会计原始凭证。内部凭证的填制和用应当符合国家会计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
外部凭证是指企业发生经营活动和其他事情时,从其他单位、个人获得的用于证明其支出发生的凭证,包含但不限于发票(包含纸质发票和电子发票)、财政票据、完税凭证、收款凭证、分割单等。
问:企业应在什么时间获得税前扣除凭证?
答:企业发生支出,应获得税前扣除凭证,作为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有关支出的依据。暂未获得税前扣除凭证的,企业应在当年度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汇算清缴期结束前获得符合规定的税前扣除凭证。
问:企业已经发生的支出,但因他们注销、撤销、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等特殊缘由没办法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的,应当怎么样处置?
答:企业在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过程中,因他们注销、撤销、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等特殊缘由没办法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的,可凭以下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后,其支出允许税前扣除:
*(一)没办法补开、换开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缘由的证明资料(包含工商注销、机构撤销、列入非正常经营户、破产通知等证明资料);
*(二)有关业务活动的合同或者协议;
*(三)使用非现金方法支付的付款凭证;
(四)货物运输的证明资料;
(五)货物入库、出库内部凭证;
(六)企业会计核算记录与其他资料。
以上带星号的为必须具备资料。
问:海外的票据能否作为税前扣除的凭证?
答:企业从境外购拿货物或者劳务发生的支出,以他们开具的发票或者具备发票性质的收款凭证、有关税费缴纳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问:企业获得不合规的发票,应当怎么样处置?
答:企业获得私自印制、伪造、变造、作废、开票方非法获得、虚开、填写不规范等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以下简称“不合规发票”),与获得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的其他外部凭证(以下简称“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不能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问:税务机关在检查中发现企业有部分以前年度支出应获得而未获得的发票作为扣除凭证,应当怎么样处置?
答:汇算清缴期结束后,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应当获得而未获得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获得不合规发票、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企业自被告知之日起60日内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方法》第十四条规定凭有关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后,相应支出可以在发生年度税前扣除。不然,该支出不能在发生年度税前扣除,也不能在将来年度追补扣除。
问:以前年度的支出因未获得扣除凭证而没进行税前扣除,今年获得了符合条件的凭证,能否在今年进行税前扣除?
答:因为一些缘由(如购销合同、工程项目纠纷等),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获得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或者获得不合规发票、不合规其他外部凭证,企业主动没进行税前扣除的,待将来年度获得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后,相应支出可以追补至该支出发生年度扣除,追补扣除年限不能超越五年。其中,因他们注销、撤销、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等特殊缘由没办法补开、换开符合规定的发票、其他外部凭证的,企业在将来年度凭有关资料证实支出真实性后,相应支出也可以追补至该支出发生年度扣除,追补扣除年限不能超越五年。
问:企业与个人发生应税业务,应当获得何种凭证进行税前扣除?
答:企业在境内发生的支出项目是增值税应税项目(以下简称“应税项目”)的,他们为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增值税纳税人,其支出以发票(包含根据规定由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他们为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或者从事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个人,其支出以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或者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收款凭证应载明收款单位名字、个人名字及身份证号、支出项目、收款金额等有关信息。
小额零星经营业务的判断标准是个人从事应税项目经营业务的销售额低于增值税有关政策规定的起征点。税务总局对应税项目开具发票另有规定的,以规定的发票或者票据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问:企业租用办公用房发生的水、电成本等,应当获得何种凭证进行税前扣除?
答:企业租用(包含企业作为单一承租方租用)办公、生产用房等资产发生的水、电、燃气、冷气、暖气、通讯线路、有线电视、互联网等成本,出租方作为应税项目开具发票的,企业以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出租方采取分摊方法的,企业以出租方开具的其他外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
政策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方法〉的通知》(国家税务总局通知2018年第28号)
更多推荐:
专业问答会计培训财税政策
税法和会计中的“视同销售”有什么差异?
2024年专项附加扣除的最新扣除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