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下面是记者为大伙采集关于小学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欢迎借鉴参考。
1、诱导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
赞可夫说过:但凡没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比较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关键的内驱力。教师妥擅长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原因要准时予以一定和热情表彰,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就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可以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日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进步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尝试一下,再从另一个角度剖析一下!的求异考虑。
2、诱导变通
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考虑方法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将来才能达成。因此,在学生较好地学会了一般办法后,应该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擅长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常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3、鼓励独创
在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和解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尽管小学生的独创从大体上看是处于低层次的,但它却蕴育着将来的大创造、大创造,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考虑问题,大胆地提出独一无二的建议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如此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革新推进。如解答某玩具厂生产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天天生产60件,7天完成任务,实质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了。实质天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玩具?一题时,照常规解法,先求出总任务有多少件,实质天天生产多少件,然后求出实质天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件,列式为60x76|60=10。
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只须606就好了。他理由是:这一天的任务要在6天内完成所以要多做10件。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的思路是跳跃的,省略了很多剖析的步骤。他是如此想的:7天任务6天完成,时间提前了1天,自然这一天的任务也需要分配在6天内完成,所以,同样得606=10,就是实质天天比计划多做的件数了。毫无疑问,这种独创性应该给予鼓励。独创总是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常常诱导学生思维发散,才大概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进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散。
4、多种形式的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质状况,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1.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目关系。
2.一图多问。引导学生察看同一事物时,要从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方面仔细地察看,认识事物,理解常识,如此既能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一题多议。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度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
4.一题多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状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剖析考虑,探求不一样的解题渠道。一题多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办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常识串联、综合交流,达到举一反3、融会贯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