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父母关注“孩子需不需要上早教机构?怎么样选择早教机构?有问题该上什么地方维权?”等问题。父母的疑问折射出他们对早教服务水平的隐忧。那样,目前国内幼儿早教服务的水平怎么样?是不是有有关服务标准和监管?
“早教服务”特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为0|3岁幼儿及其家庭提供的保教活动及婴幼儿教育支持活动。笔者实地考察了南京、无锡、杭州、上海等地的10余家早教机构(亲子中心占主流、日托中心第二),通过察看其环境、教学及平时服务,访谈负责人及教师后发现:从内部看,早教服务水平取决于学习环境水平,课程设计与推行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三个方面。
机构场地大却粗放式进步
婴幼儿园附设的亲子中心,多由本园闲置园舍改造而成;独立的亲子中心多地址选择在商场或写字楼中。室内场地一般都非常宽敞,面积大小在200|500平米不等,均设有集体教学区、大肢体运动区、亲子休息区、盥洗室、教师办公室和储藏室等,其中儿童活动区与教师办公区互不干扰。而且,都能保证室内卫生、安全、舒适和采光好。另外,相比独立亲子中心,婴幼儿园亲子中心大多有户外场地,孩子有充分接触自然的机会。
因为举办者缺少必要的专业常识,或考虑到多数父母和孩子在亲子课后会离开,多数私立的独立亲子中心未设置小型自由游戏区,场地空空如也。而且,玩具材料也未按婴儿和学步儿的进步特征分类和分隔。大多数材料封闭在储藏室中,仅集体活动时才“露面”,这种“无筹备的环境”大大削减了孩子与物质世界交互用途的机会。
而很多发达国家早教机构的小型游戏区多姿多彩,长时开放,且婴儿区和学步儿区别开设置。婴儿区有音乐区、购物区、认知和动手操作区、阅读区、涂鸦区、休息区等;学步儿区有角色区、自我服务区、感知探索区、美工区、阅读区、私密区、沙水区等。另外,国内多数亲子中心缺少必要的保育、护理、急救用的空间和设施,如喂养室、换尿片台、急救箱等;其墙面装饰等陈列物不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不容易辨识理解,失去教育意义。
课程以集体教学为主缺少个性
国内早教服务的主要内容就是亲子课程,目的侧重于幼儿进步。不同月龄段的多套集体教学活动构成了亲子课程体系。有些中心自编课程,有些用代理课程。多数亲子课程内容具备综合性,涵盖了幼儿肢体动作、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性多方面的进步。
然而,自编课程因教师水平不一而参差不齐;代理课程为保持所谓的规范化而强制教师机械实行教材,限制了课程的改良和创生。而且,课程开发者的课程观窄化觉得“课程即集体教学”,因此除集体教学外,极少见到日常教师随机支持孩子进步和父母婴幼儿教育的活动。然而,从“课程即活动”的理念看,1日生活皆课程,教师须抓住平时契机拓展早教服务。因此,除集体教学外,如亲子课后孩子的自由游戏、孩子游戏时的师生互动、亲子互动时的教师指导与闲暇时父母与教师的婴幼儿教育谈话等非正式活动都是课程的组成。
从一节亲子课来看,45分钟至60分钟内要完成多个活动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大多照本宣科。因为容量大、时间紧,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总是只关注自己怎么样教而非孩子怎么样学,也多使用“长时静坐”的学习技巧,缺少动态活动内容。如此,看上去孩子一次课学了不少东西,也迎合了父母“物有所值”的需要,但事实上教学过程浅尝辄止,既缺少深度学习又使孩子容易疲劳。而且,教师对教学过程高控,既不能满足孩子个别化的进步需要,又带来师生关系的失衡,还频繁引发孩子“逆反”。
对此,国内亲子课应考虑孩子的专注时间和对学习刺激的同意量,缩短一次活动总长、整理或删减环节以确保内容适当,并在重点环节保证孩子探索时间充裕,不随便受打扰;还应努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适合于孩子风韵、需要、兴趣、进步水平、学习技巧等个别差异。另外,教学中教师在维持自己发起的活动和孩子自发活动平衡的同时,应更多地跟随个别孩子的自发学习兴趣,允许其随时离开位子选择其他玩具和活动,并在旁边看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