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978年)
1978年以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主张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途。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方位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壮观秀丽史诗。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共领导下开创并进步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科教卫生、文学艺术等各方面都获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收获,正在向着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和达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迈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充分说明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规范的优越性。中国特点社会主义规范是当代中国进步进步的根本规范保障,是具备明显规范优势、强大自我健全能力的先进规范。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进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与实践。
(1)伟大的历史转折: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使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拨乱反正与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职员的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2)健全政治体制和法律:政治体制改革(人民代表大会规范、政治协商规范的恢复与健全,加大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法制建设:1982年通过《中国宪法》标志着国内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此后并进行了多次修订,逐步打造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要紧基础。1999年和2004年,《中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大。到2010年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看法和重大方针政策,尤其是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叫做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3)一国两制构想和推进: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香港和澳门问题,祖国统一大业大步坚实迈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经济上:对内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不断深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很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大力进步乡镇企业,你们离土不离乡,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竞争优势,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有益于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十四大确立了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十四大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以产权规范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规范革新阶段,推进打造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规范。十八大确定了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和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的目的。十九大将全方位深化改革总目的列为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的要紧内容并载入党章。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对新年代全方位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2)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中国大陆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范围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0世纪80年代,先后打造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定;2000年十月提出推行走出去策略,后来进步成为引进去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策略;2001加入WTO,推进经济进一步进步,标志着国内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3)推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策略,推进了国内不同区域经济趋向均衡进步和各区域的一同富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4)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维持着迅速增长。中国的国际竞争优势持续增强、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国防和军队改革获得历史性突破。
3.思想文化上:(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否定了两个但凡的错误看法,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大家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要紧的思想理论筹备;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大家的姓资姓社的问题;1997年党的十五大,会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紧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大家的姓公姓私的问题。(2)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进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要紧思想、科学进步观和习近平新年代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国内改革开放的思想和行动指南(各自回答其年代的要紧问题)(3)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新年代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一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奋进的中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4)科技文教收获突出:载人航天、计算机研制及生物技术方面的重大收获,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科技范围的要紧地位;文静范围清除去极左路线,强调贯彻双百方针,文静范围第三呈现兴盛景象;20世纪80年代,党和政府在教育范围提出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的策略,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一同进步;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进步的地位,中国教育总体进步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文化创作弘扬中华出色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加快走出去的节奏,推进文明互鉴,传播中国声音;思想开放、生活时髦、角逐意识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家精神面貌的主流。
4.对外关系上:实行对外开放,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方案;全方位、多层次、宽范围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拓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进入新年代:积极进步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大国关系框架;深化周围国家关系;形成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增进与欧洲、拉美的认知,加大合作等;
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健全,推进《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议设立亚投行;中国通过推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设立丝路基金等具体手段,使中国的进步惠及世界。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备影响力和用途力的推进者。中国坚持和平进步道路,推进构建人类命一同体,为世界和平与进步提供中国策略。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进步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要紧有哪些用途。
5.社会生活上:党和政府高度看重改变民生,大家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活愈加丰富多彩,愈加时髦个性化,愈加多元化,休闲娱乐成为大家平时生活的一部分;1978年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迅猛进步,2011年城镇人口超越总人数一半;重视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汽车、高速公路\铁路、高铁、航运技术、船舶制造、航空等、通讯及大众传媒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关推荐:
高考考试历史复习办法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志愿填报、分数线等
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
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