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高考考试地理复习资料梳理2021

   日期:2020-12-28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695    评论:0    
核心提示:生活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可以领悟生活非凡的真谛,才可以达成自我无限的超越,才可以创造魔力永恒的价值。下面是

生活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可以领悟生活非凡的真谛,才可以达成自我无限的超越,才可以创造魔力永恒的价值。下面是我们为大伙收拾的有关高考考试地理复习资料梳理,期望对你们有帮!

高考考试地理复习资料梳理1

一、农业区位原因剖析

1.自然原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

水源:临近水源,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原因

市场:该区域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原因

洪涝、干旱、台风、春天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原因剖析

1.自然原因

材料:临近某材料产地,材料充足──材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原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产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原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如国外华人、华侨的资金投入

工业惯性:分析搬迁成本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分析等

4.环境原因

风向:紧急污染大方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离得远远的水源地或离得远远的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区域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区域;紧急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离得远远的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离得远远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

三、城市区位原因剖析

1.自然原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概括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原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不是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不是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与多种交通方法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当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原因:①是不是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不是是旅游、科技中心

四、交通线区位原因剖析

1.自然原因

地形地质:

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置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进步的关系

②山地:尽可能沿等高线修筑,尽可能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区域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可能防止跨越河流,降低桥梁总长度、资金投入、施工量

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依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经济原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进步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合照顾沿线要紧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进步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3.社会原因

①巩固国防、加大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区域或革命老区经济进步

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进步

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进步

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原因剖析

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合,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可以限度地便捷旅客,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便捷;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合,保证排水

地质:有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

2.社会经济原因

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区域

六、水电站的区位剖析

水量:与气候、干湿区域、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地区有关

落差: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坐落于阶梯过渡处

具体开发:与地质、地貌有关。

七、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缘由: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可能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缘由:预防诱发地震、滑坡

3.分析占地搬迁情况,尽可能少淹没良田和村庄

八、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剖析

1.自然原因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方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初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纬度高,初速度小。

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益于减少发射初速度

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能源:向东发射,节省能源

2.人文原因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有,不干扰居民生活

交通便利:国内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

国防安全:如西昌最突出

航天工业基础较好:如太原

九、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剖析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方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益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的搜寻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有,不干扰居民生活

十、进步海洋水产业的区位剖析

1.国内架宽、浅,水温适合,阳光充足,有益于生物光合用途

2.入海河流或径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3.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或冬天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

十一、旅游业区位剖析:

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点:

1.旅游者:主体

像是市场

2.旅游资源:客体

A.旅游资源的水平、旅游资源的集群情况、地域组合情况。

B.市场距离:旅游地的吸引半径

C.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大或小。

3.旅游业:媒介

A.区域接待能力:强或弱

B.交通地方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和数目

十二、商业街的区位剖析

市场:城市几何中心,商业活动范围大──一般以零售为主

交通:市区环路或高速公路边缘或街角处,交通便利──一般以批发为主

商业小区:便民──建在居民住宅区内,由多种营业点组成

花费人群:多

高考考试地理复习资料梳理2

1.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可以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方,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方碰撞,产生极光。

2.怎么分辨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两极为0,南北纬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地方而不断变化。坐落于日前点时速度最快,坐落于远日点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1°/日。

3.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容易见到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绘制转换新图时,必须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总结起来主要有:

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肯定通过地球球心。

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23°26′的夹角。

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也可斜交;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相离;平分赤道;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依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假如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一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有:

赤道上昼夜一直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可以通过时间计算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找到。

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地方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地方确定其纬度。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地方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应该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一直垂直。

太阳直射点永远坐落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坐落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4.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方法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地区的分布情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有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一般来讲,等太阳高度线图中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的半圆为昏线,以西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假如其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肯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坐落于最北点以南,北极点与最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南极点。

5.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确定锋面地方: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外弯曲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地方,也即锋面所在地方。

2.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3.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区域,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即“东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样。

4.判断雨区地方:雨区主要坐落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6.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用途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用途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7.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方法

1.依据地层层序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用途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地方越靠下,岩层越新,其地方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依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因为生物进化一直由容易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容易、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依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根据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用途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依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若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需要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8.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原因

1.雪线包含的意思:

雪线事实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区域,因为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失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要紧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区域,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假如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原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渐渐减少。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区域降水少,雪线,为5000—6400米;赤道区域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目前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失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容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降低。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9.地震震级和烈度巧不同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两个含义不一样却又有联系的定义。震级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即一次地震震源释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发生,不论在哪儿观测,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在各地是不同的。

影响烈度大小的原因有:

震级: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震中距: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

震源深浅: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地质架构: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区域烈度大。

地面建筑:危房或水平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人口密度: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有、建筑物少的区域烈度大。

高考考试地理复习资料梳理3: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9.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普通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考考试地理复习资料梳理4:水环境的12个要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范围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要紧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保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天;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天;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天.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用途。

3、国内河流补给的差别:①国内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

②国内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原因——太阳辐射、蒸发、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种类。

7.洋流的分布: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天逆时针,夏天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国内架的缘由: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用途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来自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考试地理复习资料梳理5:大方的30个要点

1、对流层的特征:①随高度增加气温减少;②大方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征: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方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方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方增温--大方辐射--大方保温

4、大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国内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方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方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夜晚多云,气温较高。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国内热量最丰富的区域: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天陆地海洋,冬天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情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国内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阴雨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晴朗

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是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来自国内的气流——干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充气压力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方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充气压力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缘由,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风向-—风的来向;

依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充气压力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方的风向是充气压力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一同用途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充气压力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一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充气压力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充气压力降低,天气转晴。

17、影响国内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国内北方夏天的暴雨、冬天国内的寒潮、冬春天节出现的沙尘暴。

18、充气压力系统与天气:

①气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②反气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充气压力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充气压力带、风带

画出右面充气压力带、风带分布图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充气压力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天北移,冬天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状况:

夏天:亚洲国内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天:亚洲国内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东亚:夏天东南风,冬天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天西南风,冬天东北风,由风带和充气压力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同用途形成。

23、国内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雨带在华南

夏初,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区域---梅雨

7--八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九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造成北旱南涝.

国内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缘由是:夏天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高考考试地理复习资料梳理2021有关文章:

★ 2021初中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 政治高考考试必背要点梳理2021

★ 2021历史中考复习资料梳理

★ 2020年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 2021化学中考复习资料梳理

★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点复习要点梳理5篇

★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大全2021

★ 2021初二上册物理要点复习资料梳理

★ 2020年中考地理必背要点大全

★ 2021九年级中考物理重点复习资料大全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