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这几个定义字面比较接近,实务中也很容易混淆,大家一块儿看看的不同之处吧~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统称,是对企业规模的划分,具体标准依据企业从业职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征拟定,不同行业准则不同,具体指标参考《关于印发中小微型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公告》(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规定:
譬如工业企业,从业职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职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职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是税务税收打折政策里的提到的定义,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0万元、从业人数低于300人、资产总额低于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小规模纳税人是对增值税纳税人的分类,增值税纳税人分通常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通常纳税人通常是指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下但会计核算完善,也可以申请登记成为通常纳税人。未登记为通常纳税人的企业,就是小规模纳税人。
本文为正保会计网校原创
转载请务必注明!
更多推荐:
实务会员会计培训财税政策
11月起,这是最新最全的开票方及受票方操作实务!
印花税的那些事儿:产权转移书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