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高考考试志愿的一种新方法,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可以大大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
平行志愿即在普通类院校各录取批次分别设置一个平行院校志愿和一个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提前录取批次和本科各批次的平行院校志愿均包括A、B、C三所院校或ABCDE五所院校,也有为ABCDEFGHIJ十所院校(2016年河北本科二批和三批合并报名,新的本科二批报名院校为十所),专科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均包括A、B、C、D、E五所院校。每所院校志愿中含有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在每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将准时公布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人数,未被录取的考生须按省招办规定的时间,自行前往市、县(市、区)招办规定的地址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包括A、B、C三所院校志愿和一个院校服从志愿。体育、艺术类各批次暂不设置平行院校志愿,每批次设置第一至第四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注:河北体育艺术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不设平行志愿,本科三批设置平行志愿),并按志愿顺序依次投档。
普通类平行院校志愿的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在投档时按考生四门科目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逐个投档,在依次检索考生所填A、B、C或A、B、C、D、E志愿时,只须被检索的三所或五所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该生即享受了该批次平行院校志愿投档机会,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时,依据有关高校提出的调档比率,根据投档原则进行投档。对六门科目总分相同的考生,按其语、数、外三门科目分数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投档,如上述三门科目总分仍相同,则对这部分同分考生按其志愿(按从A至C或从A至E的顺序)全部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对实行自主选拔录取高校确定的自主选拔录取考生,且其A志愿填报该高校,则按其A志愿投档。对高水平运动员、艺术专长生、单科出色学生等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分别按有关政策,并根据考生所报志愿,进行补充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其中,对单科出色考生,按其所填报平行志愿中的最后一所院校志愿投档。
在高校录取结束后,省招办将通过市、县(市、区)招办准时向考生、社会提供考生录取状况和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及招生人数等信息查看。未被录取的考生须按省招办规定的时间,自行前往市、县(市、区)招办规定的地址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调剂志愿)。
省招办对填报征求平行志愿(含院校服从调剂志愿)的考生按投档原则第三进行投档,由高校决定其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如考生不按规定的时间和地址填报平行院校志愿及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则视为其自愿舍弃该志愿填报机会。如考生不按当地招办规定的程序对本人所填报的志愿信息进行签名确认,而对考生本人录取产生的不利影响,由考生本人负责。
优势
顺序志愿
过去,每批次设置4个院校志愿和1个服从志愿。投档时,第一步:省招办依据考生志愿分学校排序,譬如在本科第一批院校录取时,同时将所有第一志愿填报南京大学的考生排序,将所有填报东南大学的考生排序……第二步:再从高分往低分顺序向学校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将未录取考生按其所填的第二志愿院校分别排序,然后从高分往低分投档……以此类推。因为每批次考生只能选择一个第一志愿,其他志愿录取率相对较低,考生假如第一志愿考试报名的学校不可以录取,所填2、第三或其他志愿院校已录满,那样该考生就只能减少到下一个批次中录取,个别考生甚至因此落榜。所以,如何选择第一志愿一直是考生和父母十分头疼的问题。
平行志愿
实行平行志愿后,每批考生可同时选择A、B、C 3个或A、B、C、D、E 5个学校(2013年,山东考生可一次填报6个院校),录取投档时,“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第一步:按考生成绩从高到低顺序排序,譬如最高分是700分,则先投700分的考生,再投699分的考生,再投698分的考生……以此类推。第二步:每一个考生投档时,按志愿中先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检索,如考分够A学校,就投档到A学校,如不够,则看B学校,以此类推……如此就等于考生一次选择了3个或5个第一志愿,扩大了考生选择范围。对未被平行院校志愿录取的考生,还可以再参加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使考生拥有了更多的录取机会,在一定量上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
【推荐阅读:平行志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