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儿童心理辅导应该从父母做起

   日期:2025-08-15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学知猫    浏览:461    评论:0    
核心提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开创者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成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成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成一种命。”孩子的心理与性格,其实大都是在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行为中被塑造起来的。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开创者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成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成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成一种命。”孩子的心理与性格,其实大都是在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行为中被塑造起来的。有“长不大”的爸爸妈妈,就不会有“长得大”的孩子,山东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刘金同教授建议广大伙长,应该从自己做起,以榜样力量塑造孩子性格,以实质行动健全孩子心理。

  心理疾病看重而不恐慌

  英国作家罗德亚德·吉普林曾在一篇著名的写给自己12岁儿子的诗中写道:假如你在成功之中能不忘形于色,在灾难之后勇于咀嚼苦果……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汉,我的儿子。但日常不少父母却唯恐给孩子“苦果”,天天源源不断供给孩子的都是“甜果”。

  “自私、被过度保护与过分娇纵,是目前常见存在的问题。”刘金同教授说,“但这种通病是不是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是需要同意治疗或者严厉惩罚,是需要经过严格判断或者诊疗之后才能下定论。爸爸妈妈应该对孩子的心理疾病给予足够的看重,但绝不应恐慌。”

  刘金同教授表示:“不少爸爸妈妈喜欢使用非此即彼的极端方法来教育孩子,过分过分娇纵是一种,过于严苛、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是另一种。两种方法都对孩子身心健康不利。”

  奖惩方法适合而不教条

  孩子的成长不能离开奖励与惩罚。有些孩子可能通过爸爸妈妈的指正批评可以自我改变,但有些孩子确实屡教不改,这个时候是否应该惩罚呢?又应该如何把握惩罚的度呢?

  “奖励与惩罚都是必要方法,但在具体用中,应该合理正确运用。”刘金同教授告诉记者,“譬如有些孩子年龄非常小,不会道理,这个时候使用一些惩罚手段,借助行为矫正方法,是可以起到好成效的;适合的,而不伤害人身与人格的体罚,也是可以被运用的。”对于现在不少父母过度敏锐、干预教师体罚孩子的行为,刘金同教授也建议父母应该正确冷静看待:假如体罚在适度范围内,是对孩子有帮助的;假如超出适度范围,伤害到孩子身体或者人格了,应当予与时制止。

  不少父母谈起对孩子的奖励也是多有顾虑,既想鼓励孩子行为,又怕孩子培养“无利不起早”的习惯。对此,刘金同教授觉得不相同种类型孩子应该不同对待:对于一贯有好习惯的孩子,所做的诸如打扫家务、做完作业等份内事的行为,不必予以奖励,但对于那些原本没培养如此好习惯的孩子,应该给予奖励,等孩子慢慢做得好了,奖励也渐渐降低,最后达到让孩子自觉行事的习惯就能了。

  习惯培养践行而不说教

  “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需要。”刘金同教授告诉记者,“孩子假如有了‘病’,病根大部分都在父母身上。”

  在家庭中打造起好的秩序,让孩子了解长幼有序,是形成孩子好性格的重点。这方面爸爸妈妈是不是起到了好的榜样用途,至关要紧。

  人类的精神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不像血压等数值,有标准可供大家参考,所以把握孩子心理走势,非常重要的就是父母能否以身作则。

  “譬如,对于那些需要不断提升,甚至超出合理范围的孩子来讲,父母第一应该考虑,是哪个长期以来,一直在放任着孩子的欲望。”刘金同教授说。

  最后,在寒假到来之际,刘金同教授也建议父母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活动,培养孩子融入集体、与别人推荐的习惯。孩子心理到底能否健康成长,父母是最重要的“引路人”。怎么样做好这个“引路人”,是父母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