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福州的民风民俗作文(甄选5篇)
在学习、工作或日常,说到作文,大伙一定都很熟悉吧,作文依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了解作文如何才能写的怎么样?以下是记者为大伙采集的有关福州的民风民俗作文,供大伙参考借鉴,期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福州的民风民俗作文 1
福州,相信大伙都有去过,可你们有注意那“灯火阑珊在指尖”的夜福州吗?
嗯,“夜福州”的夜晚虽静,但有一种“不愿如风如雾如朝雾,只求灯光璀璨”的感觉。那欧式的建筑,望眼放去,像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城堡,江滨公园上杨柳依依,那四周华丽的灯与湖上荡漾起的层层波纹,构成了别致的风景,灯连成一排,来了个完美的'弧线,琥珀色的餐厅门与楼顶上顶尖的建筑,是“佼佼者”。
车在开动,窗户开起,依然感到春意暗然,闭上了眼,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那梦的城堡,梦的美景,梦的世界!春风吹进去,即便是夜晚,也不会有一丝寒意。额头前的几丝头发,打在脸上,它们被风姐姐一会儿吹到这,一会儿打在那,还不时落在脸上,打着脸,像淅淅沥沥的雨儿一样,密密地落在脸上。
“三坊七巷”有一种让人回到往日的感觉,它没那华丽的“欧洲风”,但却又种乡村静静的感觉……车又开动了,那绿荫荫的树也跟着“消失”。咦!有架飞机,假如我这个时候坐在飞机上,一定有种“云行在天,浪行在川”的感觉吧。
福州是座文明的古城,尤其是夜晚的福州,不会让嘈杂的声音淹没了这,更不会热闹到像个“菜市场”。大家即便要谈话,也会咬耳小声闲谈。或许,“夜福州”是留给这灯光,红花和绿叶吧。
在“夜福州”的小路上漫步,会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闭上眼漫步是没问题的,由于,在小路上没任何汽车经过,累了,那有长长的座椅,可以坐下赏明月繁星。特别是那繁星,就像镶嵌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布满了繁星的天幕,还有一轮皎洁的月光,这月光与那闪烁的灯光足可以相提并论……
那绿叶衬红花的花圃里,愈加是美不胜收:那夜下漫天的樱花,随地可见,宛如铺上了粉红的地毯,自然,桃花也更胜一筹……
“夜福州”的确美,静,没得像那梦普通的彩虹,静得像僻静的乡村……
福州的民风民俗作文 2
福州的拗九节,是闽都大地上流淌千年的孝亲密码。每年正月廿九,家家户户飘起糯米甜香,长辈们接过晚辈奉上的`拗九粥,碗中红枣、桂圆、花生层层叠叠,恰似代代相传的温情。
记得幼时随祖母煮粥,她总念叨:“糯米要泡足时辰,火候需得文武相济,这粥啊,煮的是心意。”出嫁的女儿必携粥回娘家,若长辈逢“九”之岁,更要添上太平面、猪蹄,含义“过九”平安。现在城区虽渐兴“母亲节节日”送鲜花,但郊县仍保守俗,花店与餐厅在拗九节前总格外热闹。一碗粥,从灶台到掌心,承载着福州人“百善孝为先”的朴素信仰。
福州的民风民俗作文 3
福州乡村的游神盛会,是闽越遗风与民间信仰交织的活态史诗。正月初中三年级至十五,村中青壮年抬着临水夫人、五显大帝的神轿,锣鼓震天,鞭炮齐鸣。孩童们举着荷花灯追逐嬉闹,戏班子在祠堂前唱响闽剧,老大家捧着香炉在神像前“接香”。最让人惊叹的`是周宁搬铁枝,三米高的铁枝上,童子扮作“八仙过海”“鲤鱼仙子”,在烟雾彩灯中缓缓升起,宛如神迹。
这类活动不止是祈福仪式,更凝聚着乡邻情谊——哪家出力多,哪家香火旺,来年便更兴旺。游神队伍走过的街巷,是福州人“神人共娱”的精神原乡。
福州的民风民俗作文 4
福州的年味,藏在“筅堂”扫尘的'竹帚声里,更藏在年夜饭的太平燕与隔年饭中。腊月廿四祭灶,甘蔗要带根“节节高”,荸荠取“好运从头到尾”;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吃太平面,线面细长含义“福寿绵长”,鸭蛋滚圆谐音“压乱”。
最难忘的是“分年”仪式:蒸糖粿、磨米浆、备鸡鸭鱼肉,供桌上“五子登科”(红枣、花生、瓜子、桂圆、栗子)撒得满桌金黄。初中二年级回娘家,女婿提着猪蹄、红鸡公,岳爸爸妈妈回赠灶糖灶饼,有来有往间,亲情如陈年青红酒般醇厚。
福州的民风民俗作文 5
福州的元宵,是“灯”与“丁”的谐音狂欢。娘家为出嫁女儿送灯,添丁者送“观音送子灯”,新婚者送“孩儿坐盆灯”,灯影摇曳中尽显添丁进口的期盼。南后街的灯市上,宫灯、走马灯、莲花灯争奇斗艳,孩童们举着鲤鱼灯穿梭巷陌,吟唱“正月元宵灯,姥姥爱外甥”。
最震惊的是南屿镇的“驮猪”风俗,壮汉们抬着百斤重的泥塑猪巡游,祈愿五谷丰登。夜幕即将来临,闽江畔烟花绽放,游神队伍与花灯长龙交相辉映,这一刻,福州人将个人小家的`团圆,融入了对家国太平的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