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见过的风景,或美或丑,大家一直在我们的想象中为其上色。
有些东西吃了,才知其味不过这样;有些人识了,才知其美并不是那般。日常有很多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那些错觉一直在一段邂逅、或一次醒悟后才有了不一样的解析。
我有好几个河南朋友,他们或有中原好汉那种仗义豪爽,或有弱柳扶风那款绰约多姿,总之,是大好人的那种。可是身边有的朋友每每听闻“河南”二字,眉宇间紧簇的皱纹一直如约而至,随之便是对其不喜欢甚至不屑的话语,我一直以一句话“其实我认识的.几个河南朋友都非常不错”来“抗争”,但成效并不理想。都说“事非经过不知难,解铃还需系铃人”,一次偶然聚会,席间一位河南女孩完美地拿捏了“温顺姣媚与大方豪爽”,几位朋友完全震惊了,纷纷投来别样的目光。饭后,我打趣地问,“你们感觉这河南女孩怎么样?”,他们竟异口同声地答了一句,“大家的世界观被改变了”。
春风拂面方得意,时过境迁才知悔。大家确实如哲学书里所讲的那般矛盾,一直在自以为是的偏执里“咬定青山不放”,却又在幡然醒悟中识得“这边风景独好”。人脑有左右之分,思维却难有平衡,不是为情绪所绑架,就是为偏见所迷惑,这好像是人本性的使然,不同宗派“斗法”百年不相让,不同学派“斗智”数辈不相纳,不同政派“斗力”数朝不相容,原来有的偏执与狭隘是绵绵无绝期的。有人说人是有劣根性的,或许偏执与狭隘与生俱来,但就像人创造了“变脸”这门艺术一样,人也会在我们的思维世界里“变脸”,只不过这变脸总是需要一份认识的机缘。
不是单一就叫纯粹,不是执着才叫高贵。在我们的世界里或许是自得其乐,却也会是在偏执中犯了错误。“河南人”的故事给了那几位“知了”朋友一个“教训”,同样也给了我一份领悟。未曾相识的人,未过去历的事,都只不过未知而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盛名之下,其实未必能副。同样,劣名之下,其实也未必那般。看到的是风景,未看到的是想象;走过的是生活,未走过的是以后。不在迷茫中独断,不在偏执中执着,这样,人心方静,生活方宽。
经一事,得一领悟;识一人,得一世界!
初中生写作方法指导、写作素材、出色作文与有奖活动
尽在“智学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