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对他的称呼。
1998年6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过去正式认定,水稻的“袁隆平”,品牌价值1000亿人民币,他已经为中国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将肩负起解决下世纪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神圣使命。
袁隆平回忆,在3年困难时期,亲眼看见她是如何死在陆地,田野,桥上的,不少人饿的得了浮肿病。
看到这里我心想大伙为何都会饿死呢?不可以和首富们一块快乐幸福的度过生活。
当时“我”们农校的老师被下放到艰苦的地方训练,在集体的饭店里,大家吃的菜就是一大锅红薯藤,加一小杯的油来煮,像猪食差不多。
饭是双蒸饭,用水蒸了2次,饭粒看来大,吃下去一会儿就饿了,整天想的就是可以吃顿饱饭就好了,心想大伙为什么不可以团结友爱战胜所有困难。
团结固然可以战胜不少困难,但袁隆平这种为其他人着想,立志高远的想法深深的打动了我。
在困难时候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广大的老百姓,这种精神在今天是多么难得。
我想起自己平常的所作所为,又何曾为我们的爸爸妈妈想过,更别说别的人了。
人类能否战胜饥饿?袁隆平觉得主要靠科技进步,在一个和平环境,通过不断研究,获得农业科技的不断高,就可以解决饥饿问题。“大家只有团结才能战胜所有。”
就在这个时候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过去做过一个好梦,梦到“大家”实验种的水稻像高粱那样高,穗子像扫把那样长。粒子像花生米那样大,“大家”几个朋友散步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有多幸福啊!期望早日成功。
梦然只不过梦。但袁隆平在他的科技研究上一天比一天强,一步比一步接近这个梦。
袁隆平通过研究在1964年他发现了水稻可以杂交。他每年至少有300天是在稻田里面度过的。在1973年,他和助手终于培育出杂交水稻。每亩水稻生产提升20%,每年可多收3·1010kg的粮食,可多养活7500万人口。这类巨大的收获和他日以继夜的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大家是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家常常抱怨功课太难,可否想过大家自己尽力了吗?钻研了吗?奋斗了吗?
袁隆平的故事让我了解成功是要拿汗水和心血交换来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常识和想法才能做出卓越的收获。相信袁隆平的故事感动的不止是我自己,勉励的不止是我自己。就让大家这类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去创造是大家的美好将来吧。
初中生写作方法指导、写作素材、出色作文与有奖活动
尽在“智学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