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坚决抗辽的历史典故
导语:寇凖从小就很聪明,七岁时随父登华山就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诗句。下面是yuwenmi记者为大伙收拾的寇准坚决抗辽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人物介绍
寇凖,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寇准坚决抗辽
十一世纪初,辽国大举入侵,北宋人心惶惶,有的大臣倡导迁都逃跑。这个时候,一位大臣竭力倡导抵抗,并竭力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这位大臣就是宰相寇准。
寇准从小聪明好学。十九岁那年,他考上了进士,先后在地方上和朝廷里做官。他耿直刚强,办事果断,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公元1004年8月,宋真宗任命毕士安为副宰相。毕士安向宋真宗谢恩,宋真宗说:不需要谢恩了,我还要任命你为宰相呢。宋真宗又说:我还要任命一个人跟你一道担任宰相,你看哪个比较合适?
毕士安说:寇准为人忠义,能处置大事,我不及他。
宋真宗说:听说他刚强任性。
当时,辽国正不断出兵侵扰北方边境。毕士安就说:寇准忘记自己,一心为国,坚持正道,反对奸邪,所以不少人讨厌他。现在辽国不断入侵,百姓不能安宁,正应该重用像寇准如此的人。
宋真宗觉得毕士安讲得非常有道理,就同时任命毕士安和寇准两人为宰相。
寇准担任宰相才一个月,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大军,入侵宋朝。这年11月,辽军非常快打到澶州,威胁宋朝的都城汴京。
边境的告急文书,一天中向东京发来五次。这类告急文书到了寇准手中,都被扣了下来。寇准谈笑自如,仿佛没这回事。
第二天,大家把这事报告宋真宗。宋真宗又惊又怕,就把寇准召来,问他处置方法。寇准说:陛下要辽国退兵,不过花几天时间。
于是,寇准乘机提出,要宋真宗御驾亲征,前往澶州。宋真宗不敢前去,立起身来,想退回内宫。寇准说:陛下一进来,群臣不能见,大事就完了。陛下不可以入内。
宋真宗只得留下来,陆续召见一些大臣,商议对策。副宰相王钦如果是江南人,倡导迁都金陵。另一个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倡导迁都成都。这两个人都想逃跑,暗地里劝宋真宗迁都,躲避敌人的锋芒。
宋真宗问寇准说:有人劝我迁都金陵,有人又劝我迁都成都,你看该如何解决?
寇准了解这是王钦若和陈尧叟出的鬼点子,就假装不了解,大声说:哪个给陛下提出迁都的主意,罪该杀头!目前上下齐心,要和敌人决一胜负。陛下御驾亲征,定能打败敌人。如果迁都逃跑,京城一失,人心崩溃,敌人势如破竹,天下还能保得住吗?
在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决定亲征。这年11月,北宋军队从东京出发,来到韦城。
保卫澶州的宋军听说皇上亲征,士气高涨,打退了辽军的进攻,还打去世了辽国大将萧达兰。萧达兰一死,辽军的锐气遭到了非常大的挫折。
不料就在这个时候,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主和派又提出迁都金陵。宋真宗胆小如鼠,又想后退了。寇准劝告他说:陛下只能前进一尺,不可以后退一寸。假如这个时候撤军后退,百姓失望,军心涣散,必然瓦解,敌人乘机杀来,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
宋真宗还是拿不定主意。寇准又和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一道去劝说宋真宗,宋真宗这才勉强赞同前进。
宋真宗只得下令进军,渡过黄河,进入澶州城。他在北城门楼上,召见众将。远近将士望见宋真宗的御盖、龙旗,齐声高呼万岁,宋军的士气高极了。
宋真宗把军事大权交给了寇准。这个时候,几千名辽军骑兵前来攻城,寇准下令开城出击。宋军奋勇冲杀,一下子消灭了一大半敌人。
宋军得胜将来,宋真宗命寇准留在北城,自己回行宫去了。他回到行宫,还不放心,又派人去看寇准在做什么。只见寇准正跟官员在饮酒,有说有笑,根本不把辽军当一回事。宋真宗这才放手心来,开心地说:寇准如此从容不迫,我还担忧什么呢?
宋真宗本来就没决心抗辽,早在出征前,就派一个叫曹借助的官员,跟辽国谈判。辽军由于不断遭到挫折,处境越不利,就赞同跟宋朝议和。
寇准坚决反对议和,倡导乘胜光复燕云十六州。一些主和派就放出谣言,说寇准想借助军队,夺取势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寇准没方法再坚持我们的建议,只好赞同议和。
这个时候,辽国派使者跟曹借助一道来澶州,请求议和。为了议和,宋真宗计划每年给辽国一些银绢。他对曹借助说:假如不能已,即便每年给一百万,也可以答应下来。
曹借助动身去辽营订立和约,寇准把他召去,说:虽然皇上答应百万银绢,可是,你答应的数目不能超越三十万。如超越这数目,我就杀你的头!
曹借助不敢违抗寇准的命令,到了辽营,终于根据三十万这个数字谈定下来了。
曹借助回来后,还没来得及向宋真宗汇报,宫廷内误传为三百万。宋真宗大惊,说:太多了!过了一会,又说:姑且了事,如此也可以。
没多长时间,宋真宗就了解了确切数字,不由得喜出望外,不住口地称赞曹借助能干。
公元1005年1月,宋辽双方正式达成共识,规定北宋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不需要说,北宋百姓的负担又加重了。不过,这还是因为寇准坚持抗辽,北宋才没遭受更大的失败。由于这次和约是在澶州订立的,所以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