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作文写作方法指导:拟题的方法
“看书看皮,看文看题”,好的标题恰是善睐之明眸,盼兮之美目,能使文章光彩照人,能使读者怦然心动。好的标题,要符合两个标准: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能包孕文章主题。怎么样拟写标题呢?可以参照以下办法:
1、常规拟题法。
1.直接套用话题拟题。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汇,如2009年辽宁卷话题“我说九零后”的标题《为“九零后”正名》《“九零后”QQ实录》,广东卷的《成败皆因知识》《知识之美》。
2.以材料中的人、物、时、空、事、情入题。如2009江西卷的《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以人物入题,2008年全国Ⅰ的《当记忆流经汶川》是以地址入题,《震灾无情,人间有爱》就是以事件入题,《自豪,我的祖国》以情感入题,《难忘的日子》以时间入题。
3.以材料的含义入题,如2009年辽宁卷的《明星们,你代的是责任》、全国卷Ⅱ的《机会在于发现》、浙江卷的《让流浪的心泊回家园》。
2、革新拟题法。
常规拟题法非常难拟出新意,却比较容易出现雷同,特别直接以话题入题,阅卷老师只怕是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文章再好也难免不受影响。一些别出心裁、独出机杼的标题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诸如“3月陌上花自开”“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一蓑烟雨任江平”“爱不曾走远”“蝶变”“自豪,我的祖国”“精神的三间小屋”“彼岸,灯火阑珊”等就大受阅卷老师的喜爱。其实,标题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考生的写作水平。
好的标题需有革新精神。考查出色标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革新方法:
修辞革新
1.引用
引用的对象可以是诗句、名言、格言、警句、歌词等。比如:
2008年湖南考生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不过当时已惘然》:引用李商隐的诗句写同窗情、亲友情,具备浓厚的文学性、形象性。
2008年辽宁考生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引用歌词,说明青少年需要得到成人的正确认识。
2.化用
当然,好的标题最好应该有所革新,在引用的基础上应作些变化,即修辞学上点化手法的运用。比如:
2009年上海考生的《切不要管中窥豹》:化用成语“管中窥豹”亮出鲜明看法。
2009广东考生的《一蓑烟雨任江平》:化自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3.仿写
仿照名家名篇,自然也有一番趣味。如:
2009广东考生的《别拿知识不当干粮》:仿自电视剧《别拿村长不是干部》。
2008吉林考生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仿的是毕淑敏的同题散文。
2008全国卷Ⅰ一考生的《当记忆流经汶川》仿的是07山东满分作文《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
4.比喻和象征
运用比喻和象征,可使标题显示出含蓄蕴藉之美。大家看这类实例:
2009年浙江考生的《走在思念的琴弦上》,感性与知性并存,极具煽情色彩,恐怕读者的心弦也已被拨动了。
2008山西考生的《爱,撑起期望的天空》,形象生动,富有动态之美,更兼宏大之气。
5.比拟
即在标题中运用拟人与拟物的手法,使标题更形象、生动。如:
2009浙江考生的《缠绕在脚的炊烟》: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标题具备了一种诗情画意。
2008云南考生的《变味的善良》:善良也有了味道,拟题可真够大胆的。
2003年满分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不看文章,还以为写的是化蝶,其实是借蝶写人。
6.设置疑问
标题用疑问的形式出现,把问题一下子摆在读者眼前,彰显思辨色彩,犀利而又深刻。
使用设问:如2009年全国卷Ⅰ的《一招鲜还可以吃遍天下吗》《走其他人的路?》。
使用反问:如2008年全国卷Ⅲ的《爱,难道错了吗》”。
使用选择问:如2009年江西卷的《是拍卖还是销赃》。
7.双关
如2001年的《生命“诚”可贵》,真是妙极!裴多菲名句“生命诚宝贵”中的“诚”是副词,“诚然”之意,作者运用双关辞格将“诚”用引号标出,巧妙地赋予“诚信”之意,考生的机智使阅卷教师双眼倏地一亮。
8.对举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放在一块,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两名作者的看法态度,深刻揭示主题。
2008全国卷三《莫让“爱心”变“黑心”——给“黑心者”的一封信》
9.呼告
以呼告拟题,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008年四川卷的《海子,你应该掌握坚强》,第三引发大家对当年诗人之死的深沉考虑。
2008年全国卷Ⅰ的《母亲,让我悄悄地对你说》《孩子,不哭》《你们,不会孤单》让人动容。
反常革新
1.数学算式
有时在标题中运用一些数学算式,会获得一般语言文字很难获得的成效。
如:2008年全国Ⅱ的《善举拯救》:简洁利落,文章中心叫人一清二楚。
2.边缘用语
现代社会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语言词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甚至出现了不少交叉与边缘用语,把这类语言运用到标题中,会体现出写作者开阔的视线。如:
《拍卖“诚信”》运用了金融用语;《吴良心病历》运用了医学用语;《纯天然诚信口服液》运用了广告用语;《心灵的审判》运用了司法用语;《诚信旅店》运用了旅游用语。
3.镜头特写
即在取标题时可以运用一下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更能使文章的标题产生一种撼动人心的力量。如下面这类标题:
《秋风萧萧菜市口》:剪辑谭嗣同临刑前的悲壮环境作标题,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眺望长安的李白》:以李白最具特点性的动作披露李白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使标题具备了外在的张力美。
在平常的作文中,大家可能碰到的更多的是一般性的题材,这个时候大家更需要引导学生刻意求新,防止标题的通俗。实例:
《2010,我的夏季》:较之《暑假记事》,无疑有了一种别致美。
《天地之间走来一个我》:比自我介绍一类的标题更有一种大方。
《住在我上铺的兄弟》:克服了“我的同学”一类标题的呆板,具备了一种灵动。
《我的第25小时》:比起“珍惜时间”和“挤时间”一类标题,自不可同日而语。
《倾听花开的声音》:见到了太多的“感悟生活”一类的标题,见到这标题,大家会更多地感到一种诗意。
拟题需要
1.准确鲜明。标题应紧扣材料与文章内容,一清二楚,不可以作摆设,更不可以叫人摸不着头脑。在给材料的作文中,文题须符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总是在文题上有所反映。假如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等。
2.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显眼上口。如《泥泞·脚印》、《阳光总在风雨之后》、《不经风雨那见彩虹》等。
3.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能激起阅读兴趣。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有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反之亦然。所谓“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把脚印留在泥泞上》、《穿过泥泞走向成功》等。如此的标题把握住了题意,简洁显眼,信息含量多。
4.含蓄隽永。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比如:《走过生活的泥泞路》、《不见风雨,那见彩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题目,予人想象,有内涵,耐人寻味。
5.紧扣文体。虽然同一标题可以写成不一样的文体,但大部分标题还是能体现出肯定的文体特点的,如明明是写记叙文,拟成议论文的题目,那样就文不对题。
6.有文采。标题应通俗易懂而不晦涩难解,简洁流畅而不繁冗呆滞,新颖出奇而不平庸俗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也可引用或化永蕴含哲理性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如《霜叶红于2月花》、《生命岂能无坎坷》、《快乐走我坎坷路》、《在那坎坷的路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