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柳宗元的故事
导语:柳宗元是河东人,所以大家也称他柳河东。下面是记者收拾的一些有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谢谢!
历史名人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非常平静的。这不可以不归功于他在永州的历程。
柳宗元是河东人,所以大家也称他柳河东。他从小就很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很赏析,大伙都传着看,都觉得了不起。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后由来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如何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他很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但,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他感觉他是由于“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他终究没让自己开心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开心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仿佛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有时忽然游得好远,就仿佛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非常痛苦。
但,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永州出产一种非常毒的蛇,把它风干制成药,可以医治很多疾病。他特地访问了一个蒋姓以捕蛇作为职业的农民。那个蒋姓农民说:“我的祖父由于捕毒蛇,稍不小心被毒去世了;我的爸爸也是如此死的;我捕毒蛇已经有十二年了,差一点过世的次数也有好多次了……”
他说着说着,脸色变得悲哀起来。柳宗元看他痛苦的样子,很同情,就说:“你既然怨恨捕蛇,那样我去跟当官的说一说,更换这个捕蛇差役,恢复原来的赋税,如何?”
不料那个蒋姓慌忙摇着手,愈加悲伤了,他说:“你千万不要如此!我虽然苦,但比我的邻居要好多了。我只须捕到蛇,还能太太平平过日子。我的邻居们每天有死亡的危险啊!我即使由于捕毒蛇去世了,也要比我的邻居们死得晚一些……”
柳宗元听了很有触动,写了一篇名为《捕蛇者说》的文章。他由衷地说:“官府的赋税对人民的毒害原来比毒蛇还厉害啊!”
柳宗元对当时社会的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除去写游记外,还使用寓言的形式写了不少作品进行讽刺。他的《临江之麋》,写一只麋得到主人的溺爱,狗怕主人,所以只能跟麋玩但不敢吃它。三年后,麋外出,见到其他的狗还以为是同伴,结果被狗吃了。柳宗元借这个寓言讽刺那些依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在永州,他还写了不少其他寓言,有些讽刺贪官污吏,有些讽刺剥削人民的封建地主。他的寓言,大伙都非常爱看,流传非常广。
就如此,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
公元815年,柳宗元又回到长安。他当时还想为朝廷做点事。可是他如何也看不惯那样官僚只顾升官发财,拍马奉承的坏风气。不久又被排挤,贬到更远的柳州。
柳宗元已经培养了习惯,常常到民间走走,知道一些状况,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一次,他看到几个凶横的家伙抓住一个中年汉子,后面,这个中年汉子的老婆和儿女在悲惨地哭哭闹闹。一打听,原来这个中年汉子欠了债,到期还不出,债主就把他抓去当奴隶。柳宗元实在看不过去,就下令全带到官府去。经过审问,柳宗元才了解这是柳州的一种陋习,有很多奴隶和奴婢就是如此失去自由的。柳宗元很心痛,他决心要改变这样的情况。他下令,所有些奴隶或奴婢一律可以由亲人或朋友按原来所借的债还清赎回;如果由于贫困一时没能力赎回,可以为债主打工,等工钱和债务相当的时候,就应该解除债务关系。柳州的贫苦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都开心得奔走相告。
可是不久柳宗元就发现没根本解决问题,由于有的奴隶或奴婢,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他们没方法打工,又如何能赎回自己呢?看到这样的情况,柳宗元心里很悲痛。他拿源于己的俸禄,送到债主家,把赎回的奴隶和奴婢送回他们的家里。柳宗元在柳州废除去人身典押的陋习,对附近的州县也有深远的影响。柳宗元还引导人民进步生产、兴办学校。柳州人民如何能不喜欢戴他呢!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柳柳州”。
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重过世。
在唐代,柳宗元还跟韩愈一块主张了古文运动,对改变当时只注意形式不看重内容的文风起到了积极有哪些用途。他写了不少寓言、传记、政论散文,还写了很多诗歌。有一首诗是大家熟知的,其实也是他为人的象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人物生平
柳宗元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薛氏、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妈妈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姐姐。
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妈妈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妈妈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常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爸爸的任所夏口。年仅十二岁的柳宗元在这个时候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爸爸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遭到大家的看重。不久,他回到了长安。爸爸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状况知道一些,并培养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爸爸和信佛的妈妈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793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爸爸柳镇过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年,二十六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
803年10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渐渐萌发了需要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改革派的要紧人物。
改革期间
柳宗元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因为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此时,在王叔文周围还有很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含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手段,史称永贞改革。主要采取的改革手段有,抑制藩镇权势,加大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伴随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重压,要其引退。
805年(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8月5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李纯即位,即宪宗。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永贞改革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左迁永柳
永贞改革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别的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仅过半年,柳宗元的妈妈因病过世。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815年(元和十年)1月, 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在长安,柳宗元没遭到重用,因为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认可重新启用。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6月二7日抵达。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11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过世。享年47岁。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宋高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
主要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收获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
(一)论说:包含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准。(《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简短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备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总是向佛教探寻精神上的解脱。
(二)寓言:继承并进步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三)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革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的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我们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理的描写,表现他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诗词骚赋:独具特点(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类型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除此之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渔翁》《溪居》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七)国学大书院:唐宋八大伙散文(经典珍藏版)、《论秦始皇》、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柳河东集、柳宗元集校注。
思想理论
哲学思想
柳宗元是一个政治改革的人,推崇古文运动。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时候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进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年代杰出的思想家。[19]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类论著中,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看法解释说明“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柳宗元觉得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进步的过程,有其不以大家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进步的必然走向。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释说明。[20]
文学特征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伙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历程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我们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现存柳宗元诗,绝大多数是贬官永州将来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远,抒情诗更擅长用清爽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我们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备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只借助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由于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散文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伙”,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倡导。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需要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改革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需要改革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除此之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倡导。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很多内容丰富、方法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出色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寓言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出色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时候山水游记名作。这类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范围,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收获,让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时候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些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
人物评价
苏轼:“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欧阳修:“天于生子厚,禀予独艰哉。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苦其危虑心,常使鸣心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
严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毛泽东:“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刘禹锡进步了这种唯物主义。”
轶事典故
柳州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拟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方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生活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遭到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兴办学堂
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不少学堂,采取各种办法鼓励孩子积极读书,从根本上提升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同意年轻人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风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我们的大夫为民众服务。
开凿水井
柳宗元不只满足于常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可以不说是柳州人民的日常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法改变是生活方法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大家思维方法的更新。
开荒建设
柳州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柳宗元以爸爸妈妈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进步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柳宗元还看重植树造林,亲自参加植树活动。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