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甄选11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伙一定都很熟悉吧,作文依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一篇哪种作文才能称之为出色作文呢?下面是记者为大伙采集的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1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坐落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它依山而建,气势恢宏,这里就是保存展示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史迹的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
大家顺着林荫小道来到孙中山纪念馆,第一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央石阶上矗立的一座孙中山全身铜像。这尊铜像高2.9米,重达一吨多,以孙中山向民众发表演说的姿势为造型,气势磅礴,栩栩如生。这尊铜像是孙中山生前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
爬上高高的台阶,大家走进了孙中山纪念馆的一楼大厅。大厅的四壁镶嵌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巨匾。正面壁上镌刻有胡汉民手书《总理遗嘱》,两侧是孙中山手书人类进化,世界大同对联。
大家走上三楼,三楼是孙中山先生史迹陈列室,这是孙中山纪念馆的.基本陈列,有四个展厅,共展出孙中山先生的史料图片378幅,还有实物、手迹、书本等。全部陈列分九个部分:少年壮志、奔走革命、创建民国、讨袁护法、新的征途、病逝建陵、迎榇奉安、陵园今昔、浩气长存。四楼展厅用于举办各种临时陈列。
大家绕着主楼参观,主楼后面的一座大型碑廊,碑廊长125米,左右对称萦绕主楼,中轴线上建僧房5间,两翼有回廊与碑亭两座相连。碑廊内镶嵌冯玉祥将军赠送的河南嵩山青石碑138块,每块碑高1.9米,宽0.9米,上面镌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共16讲,15.5万字。碑文分别由张乃恭、陈天赐、叶恭绰、邓散木等民国时期14位书法家正楷书写,风格各异。其中唐仲芳刻石,尤为书必俱佳的珍品,被定为二级文物。
这次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既使我感觉到孙中山纪念馆的庄重,也让了解了很多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事情。啊!今天的收成可真多呀!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2
今天大家一家来到了坐落于中山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一进大门,就有很多漂亮的古风建筑耸立在我眼前,不禁感叹原来这鸟语花香的地方就是孙中山先生过去生活过地方。看到“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己之肩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这类名言警句更是对他肃然起敬。
要说这纪念馆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当属一栋陈列着孙中山亲人及其有关事例的房屋了。在这所房屋里,我获悉孙中山原名孙文,而且还有一位比他大十二岁的哥哥孙眉——是孙中山民主共和制革命的强大经济后盾,即使破产后也一直支持和帮助着孙中山,为孙中山革命生涯起着要紧用途;我还了解了是孙中山推翻了中国长久封建帝制,打造了中华民国,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当然,博物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介绍了黄兴等人民英雄,并讲述了他们的传奇故事。黄兴最经典的故事我感觉应该是由他率领的广州起义,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还有他那篇极其感人的遗书,充分展示出中华人民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次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真的让我感受深刻,孙中山为了推翻帝制,颠沛流离,不了解历程了多少艰辛,费了多大努力,才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感谢孙中山,由于他开启了大家自由的生活。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3
去珠海实验基地回来后,最令我难忘的是去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当时到了那里,大家先去参观了一种无土栽培的蔬菜和植物,看着这类植物,我心中有两个疑问:蔬菜和植物不是在土里的吗;如何没土,长得还是如此茂盛?后来听带队的老师说这类都是无土栽培的蔬菜和植物,这类植物不但环保,而且节省土地,如果以后大家都用这种办法种蔬菜,那将会多好啊!
然后,大家又去参观了一些古老的农具和一些粮食,还有一个脱谷机。看到这类我好象看到到孙中山先生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接着大家又去看孙中山生前所住的大宅房,这宅房的大小就象一栋小型别墅的.那样宽,那样长。进来后,除去楼上由于规定不可以上去,每一个房间大家都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家虽不是那样豪华,但家具齐全,每一个房间都比较大,能容下20人在那儿开会,还看上去宽敞。
最后,大家去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里面存放着孙中山先生平常用过的军刀挂在墙上、读过的书和写是文章都摆在那里、还有不少我叫不出名的东西。
看过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使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事情也是我很快乐的一天。啊!今天的收成可真多呀!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4
今天,阳光明媚,大家乘坐中北巴士去中山陵春游。一路欢歌笑语,大家乘坐的汽车来到了通往中山陵的林荫大道,来到钟山脚下,只见道路右边是一座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它挺立在汉白玉的底座上,面向北方。据了解,这座雕像以前是站立在新街口广场上的,在大革命时期被移到了中山陵对面,面朝北方,这表示他想达成北伐战争的'胜利。1998年,大家为孙中山先生重新塑了一座雕像,它面朝南方,这意味着中共达成了他的愿望。
大家排着队伍往高处爬,无声无息,已经到了半山腰,那里有一座“亭子”,在以前来时,听父亲说,来到这里的人都要上香的,这表示敬仰。大家来到了峰顶,我极目远眺着南京,南京像一座漂亮的大花园:玄武湖像一块光彩夺目的大宝石,长江像一条玉龙,自西而来,向东流去。转过身来近处观看中山陵墓,它愈加雄伟壮观,白色的墙壁上琉璃瓦闪闪发光。大家走进中山陵墓大门,第一映入眼帘的是中山先生的铜像,他身穿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端坐在靠背椅上,两手扶膝,双目注视着前方,仿佛看到了中国光明的前程。
三面墙壁上刻着中山先生的遗愿:联俄联共,扶助工农,天下为公……观看了他的革命理想,不禁使我对他的敬佩之情自然地产生。走进他的安卧厅,中山先生的卧像安卧在坛下石刻的鲜花丛中。大家沿着走道从不同方位观看中山先生,大厅里的氛围庄严肃穆。出了陵墓大门,我心里想: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先行者,他的理想必须要在大家这一代达成。
这次参观中山陵使我收获颇丰,中山陵是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这次游览不只使我观赏了中山陵的伟大建筑,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认知,我感觉只有勤奋学习,才大概达成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5
假期里,父母带我去了武昌辛亥革命博物馆。
走进展厅,第一个看到的就是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条款,如马关条款等。还有甲午战争战舰的介绍。二号展厅一个匣子里装着一把老步枪,弹匣上刻着几个小字:重庆汉阳兵工厂生产,它就是远近闻名的“汉阳造”。它身上有着战火、硝烟、鲜血组成的特殊气息。它的枪托上不知有着多少刺刀印,不禁让我想到,那天的武昌城不知历程了如何残酷的血战。步枪左侧,有着一群用铁做成大炮,重演了当时北洋军对革命军猛烈的炮击。三号展厅就是重头戏,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门右侧墙壁上刻着三个名字,并称为“首义三烈士”,是彭楚潘等人。再往前看,模型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一群群士兵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模型旁边左右墙壁上,有着很多当年的情景。大炮不停地咚咚响,马克沁机枪“唰唰”地打个不停,从火车站到长江大桥,都是他们死守的地方。
走出博物馆,我脑子里还浮现着刚刚所见的情景。这次“辛亥革命博物馆”之行让我收获颇丰。它让我更直观地知道了那一段历史,激起了我积极向上的决心。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大家祖国今日的.收获奠定了基础。首义三烈士虽然已经牺牲了,但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却不可磨灭。他们推翻了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洗净了外国给中国带来的耻辱。光阴荏苒,一百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些进步。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大家更应该当令回望,铭记历史,从目前做起,好好学习文化常识,培养远大的目的和顽强拼搏的品质,在历史教训中,把中国做大做强!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6
凉风飒飒,微雨蒙蒙,在这深秋的午后,我一路素衣风尘,来到了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纪念馆。青石板,红瓦房,黄铜雕塑,古木栏杆,这里的点点滴滴都饱含民国风情。天地间浓厚的秋意又为这纪念馆再添了一份悲壮与苍凉。
还未进入纪念馆,我就看见了大门前屹立着一座高大伟岸的孙中山先生雕塑,这里的孙中山先生没手持拐杖,而是脱帽挺立,仿佛在用我们的双肩扛起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期望。不乏游人在此处合影留念,而我只不过静静地,静静地瞻仰中山先生的遗容。我要用全身上下的每一毛孔去感受他的信仰、他的精神、他的灵魂。于是,一个瘦削的身影就在那雕像脚下定格了良久,良久……
一走进大门,就会发现周遭有很多精致的民国建筑,可我却无心赏玩,由于我了解,在这里蕴含着一中更为深沉的东西。
于是,我径直走进每个展厅。我见证了革命先烈们以身许国的不朽誓词;凝视着历经沧桑却光彩依然的勇士勋章,我用心阅读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迹。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件先烈们穿过的“血衣”。那是一件普通的黑色军装,没任何装饰,简陋而又单薄。但那件衣服上却有着很多让人胆寒的弹孔,一个,两个,三个……我数不下去了,那些弹孔有些擦肩,有些击腹,有些.却是穿胸而过,一如这个国家和民族当年所承受的伤痛一样触目惊心。
不知何时,夕阳轰然落在长江之畔,溅起漫天晚霞,把江水染得殷红似血。我悄然走出了纪念馆。107年前,先烈们用武昌起义的枪声撕碎了神州大地上风雨如磐的黑夜,为此,他们勇往直前,舍身殉难,是他们用鲜血与白骨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的道路,崛起之途。
今天,大家任何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不可以仅仅只不过参观而已,大家应该在此缅怀先烈,同时又要展望将来。作为新年代的年轻人一代,大家没历程战火,无需为国家献出生命,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身上没责任。大家应该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向前行,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终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终生。只有如此,大家才无愧于九泉之下的亡灵,才对得起百年之后的来者。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7
今天,大家同意玄武街道的爷爷邀请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要想把这次参观的收成都写出来,那是写不完的,不过也可以用最简单的话来概述这次参观的感受:中华儿女需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孙中山纪念馆让大家看到的是中国人不屈不饶的爱国精神。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革命真理的第一人。从广州起义失败到辛亥革命的成功,孙中山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向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抗争,他为顾全大局忍辱负重,最后获得成功。孙中山是中国第一位民选总统,中华民国的诞生宣告了满清专制统治的结束。宣告了中国数千年封建统治的结束。
这次参观对我来讲,是上了一堂最好的历史课,遭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思想教育。大家作为有良知,有爱国热情的少年要汲取和承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努力建设美好中国。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8
8月初的南京,天气十分闷热,但走在通往中山陵的林荫路上,却感觉十分凉爽,路两旁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枝叶繁茂,树冠交错,微风吹来,沙沙作响的梧桐叶好像是在欢迎游客的到来。今天,我和母亲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于南京钟山风景区的南坡上,它背倚翠峰,坐落在绿树青山的萦绕之中。进入陵门,来到半月形的广场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大的三门石牌坊——博爱坊。牌坊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博爱”两字,这两字显示了孙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穿过博爱坊,拾级而上,不远处就是碑亭。碑的正面刻着24个遒劲有力的馏金大字“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6月1日”。碑的背面却没任何文字,据我推断,这无字碑的含义应该是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没办法用文字来评述吧。
下了碑亭,站在中山陵祭堂脚下,抬眼望去,只看见一级级石阶往上延伸,我顺着台阶向上走,发现走不多远就有一个平台,问过导游得知这里共有八个平台,290个台阶,从下往上看只看到台阶却不见平台,我一级一级向上攀登,到了祭堂回头往下望,发现只看见平台却看不见台阶,我想这就是中山陵设计的巧妙之处吧!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步入祭堂,看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石雕坐像,孙先生目光炯炯有神,神情庄重。绕过坐像,来到墓室,正中安放着孙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服,神态宁静,面容慈祥,让人肃然起敬,墓室顶是半球形的,上面绘着党徽。
走出祭堂,我的眼前一直浮现着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形象,他说过的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萦绕在我耳旁,啊,孙中山先生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9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珠海郊,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花团锦簇,绿草如茵。由于是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又适逢先生诞辰150周年,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为肃穆庄严的纪念堂平添了一份热闹。
来到这里,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保留着历史痕迹的照片和实物,大家仿佛看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个民不聊生的社会,而对于先生来讲,更多的则是一种坚持,一种突破。革命先驱们用生命捍卫着理想,用行动唤起沉睡的国民,这类有识之士开创了一个国家的进步与文明。
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给人以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净化,这里不止是大家学历史的课堂,更是磨砺坚定意志的`教育基地,大家相信,作为年轻人的大家,必然会在历史灯塔的照耀下,在前辈的引导下,走出愈加自信的脚步。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10
15日支部组织大家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和周公馆,对此我的感受颇深。
下午1点大家按时登上大巴,向目的地出发。第一站大家来到了坐落于香山路7号(原莫利爱路29号)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他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的要紧纪念地。在孙中山四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上海一直是他革命事业的主要基地。1918年6月,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入住这里,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到1937年。
这里是孙中山思想进步和飞跃进步的历史见证地。孙中山在这里,潜心研究革命理论,汇总了他几十年的革命经验,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要紧著作。孙中山在这里,会见中共人李大钊、林伯渠和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联合宣言》,为改组国民党和达成首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1924年11月,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前,他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重申《北上宣言》和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款等倡导,第三向国人发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号召。
参观完孙中山先生故居,回头看着这历史的见证者,思绪万千。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探索救国的真谛,为了革命筹集经费数以万计,而我们的故居却是这样简朴。孙中山先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打造一个正真的明主、自由、富强的共和国,真的使国家达成明治、民有、民享,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正在于他一直代表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意愿。先生不愧为二十世纪中国民族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随后大家移步到了思南路73号的一栋三层花园别墅,这就是当年的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亦称“周公馆”。
1946年4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代表团致函国民党政府,需要“在上海拨予房子一幢”打造办事处,但蒋介石却批示有关当局“希予婉却”。中共代表团只好通过各种关系,以6根金条的代价租下了这幢房子,并以《新华日报》职工宿舍的名义申报了户口。但国民党当局仍不认可将此地作为中共办事处。1946年6月18日,从南京来沪的董必武果断地说:“不让设办事处,就称‘周公馆’。”周公馆因此而得名。
看着馆内朴素的陈列,大家都陷入了沉默,这其中包括着对无产阶级额革命家无尽的'崇敬和缅怀,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周公馆外树立着周总理栩栩如生的雕像,大家好像仍能感觉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风范。
通过两个爱国主义基地的参观,党员同志们有幸看到当年的家居陈设、手迹、照片、资料等,仿佛亲眼看到两个年代的爱国人士不约而同为了美好的新中国无所畏惧、不懈奋斗的场景。通过本次参观,每位党员都感触颇深,在活动结束后推荐了我们的深刻感想。作为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也应该继续秉承先人的大无畏精神,努力提高自我的同时,更要团结一致,为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作文 11
13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暑期广东文化教育实践队为进一步学习孙中山精神,体验中山文化底蕴,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在途中,沿路两边的风景着实叫人赏心悦目:纯蓝的天印染着形态各异的云,苍翠的山体间缭绕着彩带普通的云雾,好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水墨画景。王老师告诉大家孙中山故居是在南朗镇翠亨村。大家马上前往的纪念馆就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不只这样,南朗镇的伶仃河还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初就义之地。“生活自古哪个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由此成为千百年来竞相传颂的佳句。
经介绍,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刚步入大门,一幅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赫然在目,这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写作的;在正门南侧有一块由宋庆龄手写的“孙中山故居”牌匾。深入大厅,从家居摆设中大家不难发现孙中山先生生活的简朴;庭院内树木繁茂,高雅清静。
参观了故居,大家随后来到博物馆,进门即可见“后来居上”的横幅,这是孙中山1921年题赠翠亨学校手迹的原件,反映了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孙中山唯一一幅为故乡的题字。博物馆中井然有序地陈列着孙中山不同时期的事迹的文字、图像、音像、原稿等资料,让大家大开眼见,真实地感觉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伟大,感觉到他那颗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
这次参观,大家深深感觉到中国之所以可以摆脱封建殖民统治,摆脱愚昧落后的局面,正是由于有了像孙中山先生如此有学识、有责任、敢担当的创始人。今天的大家要珍惜先人用热血给大家创造的所有,要好好学习常识,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大家的将来,推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