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五台山的故事故事

   日期:2024-09-20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429    评论:0    
核心提示:五台山的故事故事  导语: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季滴水成冰,春季飞沙走石,夏季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没办法到田里种庄稼。下面是记者为大伙收拾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五台山的故事故事 1  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它们...

五台山的故事故事

  导语: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季滴水成冰,春季飞沙走石,夏季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没办法到田里种庄稼。下面是记者为大伙收拾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

  五台山的故事故事 1

  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它们分别是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传闻这四座山分别是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的修行地,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渊源,同时它们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坐落于中国中部山西境内,由五座山峰萦绕而成。五座山峰的顶端平坦宽阔,好象土砌的平台,分别称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合称“五台”。五台山是华北的海拔最高点。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季滴水成冰,春季飞沙走石,夏季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没办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大家遭吃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获悉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非常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可以借。由于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天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想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没办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非常重,无人能帮你,你若是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瞠目结舌,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由于久旱不雨,大地干裂,大家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大家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字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

  到今天,五台山又叫清凉山。

  五台山的故事故事 2

  顺治皇帝,即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是满族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有关顺治皇帝的轶事传说不少,关于他到五台山出家当和尚的故事更流传甚广。想来,大伙都看过金庸笔下的《鹿鼎记》和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当中都有精彩描述。“想传,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皇帝年方二十四岁,因宠妃董鄂妃之死郁郁不乐,厌宫廷生活,弃位出家来五台,康熙奉太皇太后之命来五台山找他爸爸顺治……”

  其实,上述有关顺治皇帝五台山出家的故事,都是不可信的。

  顺治皇帝笃信佛教,特别崇奉禅学,于是亦教宠妃董鄂妃拜佛参禅。董鄂妃聪慧好学,不久,便对佛学有了相当的造诣。于是,益受顺治宠幸。

  顺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生了一个男生,顺治皇帝特别高兴,筹备立为皇太子继承皇位。不料,这个男生只活了三个月便夭亡了。为此,董鄂妃伤悼成疾,于同年8月18日,在承乾宫病逝,时年二十二岁。

  对于董鄂妃的病逝,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亲撰《董鄂后行状》的悼文,数千言长的悼词写得情词恳切,催人泪下。9月9日,依据董鄂妃的遗言,顺治根据佛教的葬仪,请当时的名僧茚溪和尚秉烛将董妃火化。

  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极其伤悼,因此便产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于是办完董鄂妃的丧事将来,顺治皇帝就请火化董鄂妃的茚溪和尚给自己剃了发。顺治皇帝落发的消息传开将来,茚溪和尚的'师父玉林和尚大惊。一面于10月15日赴皇城西苑万善殿劝阻顺治出家为僧,一面聚集徒众,声言要烧死茚溪。在这样的情况下,顺治皇帝才取消了出家的念头。

  但,顺治皇帝终因忧伤过度,于第二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病死在皇宫,享年二十四岁。距董鄂妃死尚不足半年。临死前,遗诏死后也同董鄂妃一样,请茚溪和尚秉烛火化。于是,在顺治死后百日时,顺治的尸体亦由茚溪和尚在景山寿皇殿前火化了。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骨灰,于康熙二年并葬于河北遵化县清东陵之孝陵。

  以上所述,《顺治皇帝御制董后行状》、《清实录》、《清史稿》、《茚溪语录》等史籍记载甚详,因此顺治皇帝是虽曾有意为僧,但却出家未遂。

  事实上,顺治皇帝从未到过五台山,灵骨也并不是安置在镇海寺。其子康熙皇帝先后五次“携蒙古诸王”朝拜五台山,根本目的在于借助五台山佛教“柔服蒙古”,并非找什么爸爸或游山玩水。所有关于顺治皇帝出家五台山的故事,虽说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因而它并非历史事实。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