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

   日期:2024-09-13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650    评论:0    
核心提示: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甄选14个)  中国历史上的不少成语都是和动物有关的,而且这类成语隐含的故事是很有趣的。今天记者就采集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期望各位读者喜欢。

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甄选14个)

  中国历史上的不少成语都是和动物有关的,而且这类成语隐含的故事是很有趣的。今天记者就采集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期望各位读者喜欢。

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故事(精选14个)

  1、《亡羊补牢》

  以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钻进去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把窟窿堵上吧!”那个人不愿同意劝告,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做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了进去,又叼走了一只羊。他非常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可以钻进羊圈叼羊了。

  2、《守株待兔》

  战国年代的思想家韩非子,讲解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打造适合的政策与设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觉得古时候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是否适合目前社会。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讲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去世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将来假如都可以如此得到兔子,就无需再辛苦耕作了。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每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结果从此将来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的自己送上门来。

  3、《为虎作伥》

  以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由于没食物充饥,感觉很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

  正在这个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赞同了。

  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见第二个人了。这个时候,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居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见的人,然后把那人的带子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便捷。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依据这一传闻,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4、《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有个楚国人沈诸梁,字子高,是叶地县尹,因此自称叶公,大伙都叫他“叶公子高”。叶公喜欢龙的爱好名扬四方。他不但在身上的佩剑、凿刀上雕着龙,家的门窗梁柱上也刻着龙,就连墙上都绘着龙的图案。天界的天龙了解人间有如此一个好龙成癖的人,十分感动,决定要下凡来走一趟,向叶公表示谢意。

  于是叶公好龙的故事就如此发生了。一天,叶公正在家里午睡,一时间突然风雨大作,电闪雷鸣。梦中的叶公被惊醒了。他急忙起来关窗户,没想到天龙从窗户外探进头来,吓得叶公魂飞魄散。当他转身逃进堂屋,又看见一条硕大无比的龙尾横在面前。

  叶公无处可逃,吓得面如土色,顿时瘫软,不省人事。天龙瞧着晕倒在地的叶公,感到莫名其妙,只好扫兴地飞回天界去了。其实,叶公并非真的爱龙,只是喜欢那种似龙非龙的东西。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而事实上对它怕得要死的人。

  后来,大家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非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5、《鸡犬升天》

  西汉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爸爸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很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本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偏方,但从不传给其他人,于是就去探寻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专心致志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1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办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天天都真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个时候他感觉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了解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6、《与虎谋皮》

  鲁国的国君想让孔子担任司寇,但群臣均反对,一时拿不定主意,计划跟大臣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正好遇上了左丘明,定公问他:“我想孔子担任司寇,你看需不需要和大臣商量一下?”

  丘明回答:“孔丘是当今公认的圣人,圣人担任官职,别的人就得离开官位,你与那些因此事而可能离开官位的人去商议,能有哪些结果呢?我听说过如此一个故事:

  周朝时有一个人很爱穿皮衣服,还爱吃精美的饭食。他计划缝制一件价值昂贵的狐狸皮袍子,于是就与狐狸商量说:‘把你们的毛皮送给我几张吧。’狐狸一听,全逃到山林里去了。

  他又想用肥美的羊肉祭祀,于是去找羊说:‘请帮帮我的忙,把你们的肉割下二斤,我筹备祭祀。’没等他说完,羊就吓得狂呼乱叫,互相报信,一齐钻进树林里藏了起来。

  如此,那人十年也没缝成一件狐狸皮袍子,五年也没办成一次祭祀。这是什么道理呢?缘由就是他找错了商议的对象!你目前计划让孔丘当司寇,却与那些因此而辞官的人商议,这不是与狐谋皮,与羊要肉吗?二者有什么不同?”

  7、《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非常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非常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不少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闻,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类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不少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大家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双眼。大伙纷纷请求他,把龙得双眼点上。张僧繇讲解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点上了眼珠这类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伙听后大家都不相信,觉得他如此讲解非常荒唐,墙上的龙如何会飞走呢?日子长了,不少人都以为他是在撒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方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不少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双眼。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双眼,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大家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大家被吓得瞠目结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被点上双眼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大家依据这个传闻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重点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愈加生动有力了。但在常识改革开放的信息年代,大家可以觉得这就是一种革新,由于张僧繇给龙点了双眼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8、《狗仗人势》

  以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由于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突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它感觉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筹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猾的狐狸忽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了解,天帝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哪个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帝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这样,它心中仍然在想:我由于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它,居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大家的!

  这个时候,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了解它对我们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是便愈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如何,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吗?那样你目前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否都吓的魂不附体,抱头鼠窜。”老虎感觉这个主意很好,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它们没走多长时间,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很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四散狂奔。这个时候,狐狸非常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它并不了解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由于假借老虎,才能凭借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让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由于大王的兵权学会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势力呀!

  9、《多此一举》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怎么样处置。他们感觉,这么多人喝一壶酒,一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哪个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一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哪个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哪个喝。大伙都赞同这个方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别的人还没有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有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早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目前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目前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已被其他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10、《井底之蛙》

  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它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认可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有一天,它吃饱了饭,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大海鳖在散步。青蛙快点扯开嗓门喊了起来:“喂,海鳖兄,请过来,快请过来!”海鳖爬到枯井旁边。

  青蛙立刻打开了话匣子:“今天算你运势了,我叫你开长见识,参观一下我的居室。那真的是一座天堂。你大概从来也没见过如此宽敞的住所吧?”海鳖探头往井里瞅瞅,只见浅浅的井底积了一摊长满绿苔的泥水,还闻到一股扑鼻的臭味。海鳖皱了皱眉头,快点缩回了脑袋。

  青蛙根本没注意海鳖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继续吹嘘:“住在这儿,我舒服极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栏上乘凉;深夜可以钻到井壁的窟窿里睡觉;泡在水里,让水浸着两腋,托住面颊,可以游泳;跳到泥里,让泥盖没脚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滚。那些小虫子、螃蟹、蝌蚪什么的,哪一个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儿四溅,越说越得意:“瞧,这一坑水,这一口井,都属我自己所有,我爱如何就如何。如此的乐趣可以算到顶了吧。海鳖兄,你不想进来观光观光吗?”海鳖感到盛情难却,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还没有能全部伸进来,右腿的膝盖就被井栏卡住了。

  海鳖慢慢地退了回来,问青蛙:“你听说过大海没?”青蛙摇摆头。海鳖说:“大海水天茫茫,无边无际。用千里不可以形容它的辽阔,用万丈不可以表明它的深度。传闻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国君的时候,十年九涝,海水没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汤统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见降低。海是如此大,以至时间的长短、旱涝的变化都不可以使它的水量发生明显的变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你看,比起你这一眼枯井、一坑浅水来,什么天地更开阔,什么乐趣更大呢?”青蛙听傻了,鼓着双眼,半天合不拢嘴。

  11、《杯弓蛇影》

  以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了解朋友生了重病,就问他的病是如何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愿说。

  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那天在你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了,想不喝吧,你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不好拒绝乐广的好意,只好十分不情愿的饮下了酒。

  从此将来,心里就一直感觉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想要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目前病了快半个月了。”乐广心生疑惑,酒杯里如何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看见了,这是什么问题儿呢?

  回到家里,他在殿内里踱步,剖析缘由。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灵机一动:是否这张雕弓在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地方,终于看见那张雕弓的影子明确地投映在酒杯中,伴随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

  为知道除朋友的疑惑,乐广立刻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里。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地方上,仍旧用上次的酒杯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你再看看酒杯中有哪些东西?”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

  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你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感觉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12、《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了解姓什么叫什么,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少自信心,常常无缘无故地感到每件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一直不可以做好一件事,不了解自己该是什么样子。家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问题,他以为是家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来。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如此走路,越看越感觉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了解。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到底如何美呢?他如何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让人眼花缭乱。看到孩子走路,他感觉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感觉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如此,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13、《对牛弹琴》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擅长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大家听到这样美妙的琴声之后总是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季,他携带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很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很悦耳动听,但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由于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并不可以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可以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很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方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些像嗡嗡的蚊蝇声,有些像迷失方向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这个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忽然了解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大家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费时;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14、《九牛一毛》

  汉武帝听说李陵携带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非常高兴。这个时候,很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擅长用人。

  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很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个时候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建议,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

  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了解,就把李陵的妈妈和老婆杀了。

  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遭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如此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很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我们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

  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如此的人。他了解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状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依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才只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仿佛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