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北京中考数学学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19年《考试说明》)确定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的与课程内容为考试范围,明确了考查目的与需要和考试内容的常识需要层次,通过讲解试题的内容、题型及分数分配体现了2019年中考数学学科的试题结构,通过调整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改革成就。 1、调整部分考试内容的常识层次需要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需要,对考试内容的常识层次需要进行优化,体现出常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性与内在联系。比如,将数轴的A级需要调整到实数的A级需要,B级需要调整到有理数的B级需要;将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的A级需要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调整到整式的A级需要等。 2、更换部分参考样题 参考样题体现了近几年中考数学学科考试试题的命制思想。用较好地体现学科改革方向的考试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使参考样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本质,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革新性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考虑,体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1)关注四基需要体现数学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进步所必需的数学的入门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调整样题过程中,重视体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入门知识,突出对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考查的体现。比如,将2018年中考数学卷第17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2)关注教学过程体现数学本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的要紧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亲身历程数学常识形成、进步和应用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在调整样题过程中,重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完整过程,体现学过生日常学习积累的活动经验。比如,将2018年中考数学卷第24、25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 (3)关注实践能力体现应用价值 现实日常蕴含着很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通过打造数学模型用数学的办法解决现实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调整样题过程中,扩大选材范围,加大与学生生活实质的联系,贴近生活,重视体现学生常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学生做事能力。比如,将2018年中考数学卷第14、15题编入2019年《考试说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