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入门知识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要点,背景和结语有时会包括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下面大家来看看新闻写作的入门知识,欢迎阅读。
新闻概念
什么是新闻?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不一样的意识形态,就有不一样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目前新闻学家对新闻 的一些讲解。比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部分人感 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达纳的一个编辑提出了一个经典性的新闻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定义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 驱平台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打造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金 钱和坏事”。
其实,以上表述并不是科学意义的下概念,但他们的看法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 场,即所有反常的、有刺激性的、大家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看法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 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概念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可以脱离 “收益”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目前《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鼠年间,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 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非常关心时事政 治的人。如此的人对没书刊传播新闻表示不满,是理所当 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拥有传播新闻的条件 ,但大家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种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近期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
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 新闻。
②指社会上近期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讲解是:
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目前政治事件 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需要飞速、准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 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
②指让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 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闻。”
1943年9月陆定一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中宣部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市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概念作了 新 的解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要紧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备飞速、明了、简短 的特征,是一种效果最好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成效”,这类是对陆定 肯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怎么看,大家可以把新闻概念 小结为: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明确了新闻概念,大家再来不同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广义的新闻包含消息、通讯、特 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容易见到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 指消息。
新闻价值
对新闻概念的不同见解,特别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与西方新闻学对新闻概念的根本分歧, 归根到底是因为对新闻价值的不同认识所决定的。
西方新闻界觉得测定某一事件和某种思想所具备的新闻价值的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时 间性:报道近期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时间愈近,价值愈高;
显著性:报道对象要有 声望或出名,人、地、物等愈出名,价值愈高;
接近性:事实与读者在空间、关系等方 面愈接近便愈能引起兴趣;
新奇性:冲突、异常、冒险、变动等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
重要程度:能引起震动,影响不少人的事件;人情味:悲欢离合、幽默、悬念等带 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在这很多的原因中,“读者兴趣”是衡量新闻价值的唯一准则。大家 在借鉴其合理性的一面时,也不可以忽略这种“新闻价值观”致使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新闻学觉得,新闻价值就是选择和衡量事实是不是报道及怎么样报道的规范。它包括两 层意思:一是事实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即事实本身的重要程度、影响力和新鲜程度等;二是读 者同意新闻后的受益程度,即新闻所引起的社会成效。前者是先决条件,但没后者前者也 失去了意义。概括起来社会主义新闻学觉得断定事实所具备的新闻价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指导性与思想性: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人;
重要程度与显著性:内容要紧,社会干扰大;
常见性与迫切性:反映群众呼声, 关注社会热门;常识性与趣味性:传播高尚的、健康的、大家的常识与情趣;时效 性与真实性:坚持新闻的“真”,突出新闻的“新”。
写作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实行党的宣传纪律;
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
飞速准时,讲求时效;
在写作方法上遵守以下10条写作规则:
1、在你没理解事件本身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2、在你不了解你要说些什么之前不要动笔去写。
3、要表现,不要陈述。
4、把精彩的引语放在消息的前头。
5、把精彩的实例或轶事放在消息的前头。
6、运用具体名词和富于动作色彩的动词。
7、尽可能少用形容词,不要在动词上再加用副词。
8、尽可能防止自己去作判断和推理,让事实说话。
9、在消息中不要提那些你回答不了的问题。
10、写作要朴实、简洁、诚实、飞速。
总之,新闻写作要做到四个字:真、新、快、活。
以下几段话应成为大家写作新闻的座右铭:
大家应当说真话,由于这是大家的力量所在!? △用日常的生动的具体事例来教育群众“是报刊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主 要任务。”
大家党所办的报纸,大家党所进行的所有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 毫不吞吞吐吐。这是大家革命无产阶级应有些战斗风格。
为报道真实新闻而奋斗!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就要坚定地全方位准确地宣 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 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营业额和经验。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并不不承认新闻的特征。新闻的特征,大家可以作多种概括,但照 我看,除去前面议到的党性以外,还应该注意真实性、时效性和可读性。
消息类型
(一)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飞速、准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收获、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愈加单一,文字愈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二)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状况、动向、收获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三)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四)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备动态消息的一般特点外,还总是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看法。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以上四类消息,以动态消息较易写作,可以常常训练写一些,从实践中提升新闻写作能力。
消息写作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类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点,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些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点:HOW(怎么样)。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大家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下面就是“如何说这类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怎么样安排消息的结构。只须大家用心剖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部分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非常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双眼,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有哪些用途。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 《杭城新事见新风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需要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缘由,烘托氛围。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需要,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需要拥有练习有素的剖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方法。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一般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任何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非常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来了?——哪个干的或哪个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什么吸引人的词语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哪种动词能效果最好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种类。那末,导语有什么种类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进步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一般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氛围。多是讲解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办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点的描写,以酿成氛围。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考虑。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的。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讲解式等等。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方位的讲解,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有哪些用途,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何)。
西方新闻学觉得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讲解。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非常了解:“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讲解的不同之处。”“讲解,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常识,从而使读者可以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特征
1、现实性。通讯需要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新年代出现来的新人、新事、新经验,紧密配合目前形势,为日常心工作服务。
2、形象性。通讯常使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需要对人对事进行较为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要具备音容笑貌,事情要有始末情节,以此来感染读者。
3、评论性。通讯一般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直接揭示事件的思想意义,并评说是非,议论色彩较浓,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和流露出作者的爱憎感情。
分类
1、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各方面的先进入物为主的通讯,以表现人物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有些写一人一生的,为人物全方位立传的;有写一个人的一个或几个侧向的,集中反映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也有写群像的。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以记写事件为中心,重点描绘社会日常带倾向性和典型性的生动事件及具备常见教育用途的新闻事件。它的特征是以记事为主,交代了解事件的原委,从而表达某种思想。
3、工作通讯。工作通讯又称经验通讯,是以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讯。写工作通讯要有针对性,抓住目前带有常见性的,又需要解决的问题。介绍经验要科学、有理论依据。经验要写得具体,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
4、概貌通讯。概貌通讯也叫风貌通讯、上题通讯、综合通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常的建设收获为主的报道。这种通讯取材广泛,气势大,笔墨重,给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
写作
1、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典型是通讯的筋骨,主题是通讯的灵魂。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对通讯来讲十分要紧。选择哪种典型呢?要选择那些具备代表性、具备常见意义、具备宣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人和事,选择那些在肯定时期内大家所关注的问题。确立哪种主题呢?要确立体现年代精神,表现年代风尚的主题,确立反映人物和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主题。
2、写好人物。写好人物是通汛写作的要紧任务。不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都要把人物写好。写人不能离开事,因此,写人必写事、写人物自己所做的事实的事,写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事。写人物还要用人物我们的语言、行为、活动来表现人物;人物要写得有血有肉,有音容笑貌,有内心活动;写事要具体形象,有原委,有情节。
3、安排好结构。纵式结构,是按时间顺序、事物进步的顺序或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进步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在这种结构里,时间进步的顺序、情节展开的顺序、作者认识事物的顺序成为行文的线索。在使用这种结构时,要详略得当,布局巧妙,富有变化,防止平铺直叙;横式结构,是指用?间变换或根据事物性质来安排材料的。这种结构概括面广,应该注意不同空间的变换,适合地安排通讯所涉及的各方面的问题。使用空间变换的办法组织结构时,要用地址的变化组织段落;按事物性质安排结构时,要围绕主题,并列地写出不一样的几个侧面;纵横结合式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经,以空间变化为纬,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使用这种形式,要以时空的变化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