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成语故事
在平时学习、工作或日常,很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你了解都有什么经典成语吗?以下是我们为大伙采集的龙的成语故事,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龙的成语故事1
叶公好龙
传闻楚国有一个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的墙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龙,各种器具、用品也都装饰着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了解了,便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头从窗口伸了进来,尾巴一直绕到了堂屋的旁边。
叶公看见了天上的真龙,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事实上怕龙的人。
“叶公好龙”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一句成语。“好”是喜欢的意思。目前总是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和讽刺言行不一的人。
画龙点睛
传闻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 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很逼真,只不过都没双眼。
大家问张僧繇:”为何不把双眼画出来。”他说: ”双眼可不可以随便画呀! 一画了, 龙就会腾空飞走的! ”大伙听了,哪个也不信,都觉得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大家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双眼画出来。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双眼,忽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双眼冲天而起, 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瞠目结舌,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柳毅传书
书生柳毅家住湘江岸边。他到京城长安去考试,没考中,要返回家乡。
他有个同乡客居径阳,临行前要去和老乡告别。他骑在立刻走了六七里路,路旁田间突然飞起一群鸟。坐下马吃了一惊,离开道路狂奔起来,一口气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下来。
柳毅坐在立刻,颠簸得够呛。马一停,他就下来牵着马,溜溜腿。刚走了几步,见前面有一个女郎,赶着一群羊在放牧。这女郎长得十分漂亮。柳毅心中感到奇怪:如此一个漂亮的女郎,如何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这放羊呢!
再细看,那女郎双眉紧蹙,一脸愁容,衣服也穿得破破旧旧。她站在那里不时向远处张望,好象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柳毅走上前去问道:“你是哪儿人氏?为何一个人在这荒野里?有哪些难处?”女郎脸上现出极其痛苦的样子,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抽抽咽咽地哭了一阵子,才说:“我的命不好。
本来不好意思告诉你这类,可我的苦太深了。不怕你见笑,只好告诉你了。说一说,我心里也痛快些。”她擦了擦泪诉说道:“我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爸爸妈妈作主把我嫁给泾川的二儿子。
我本来不乐意,爸爸妈妈之命不好违背。泾川的二儿子是个浪荡公子,成天不干正事。我劝过他几次,他就忌恨我。再加他身边那些女性为了讨好他,说了我很多坏话,他就每天折磨我。我受不了他的折磨,向公公婆婆诉说情由。
哪个知公婆偏袒儿子,反而把我赶到这里来。我满肚子苦向哪个诉!”说着说着,她又泣不成声了。
柳毅想安慰她几句,一时又找不出适合的后来。女郎镇静了一会儿,又继续说:“这里离洞庭有几千里路,我站在高处朝着洞庭的方向望去,长天茫茫,什么也望不到。想托人捎个信去,又找哪个捎呢?我在这里受这般苦楚,家人如何能了解!听说先生要回家乡去,路过洞庭。我想请先生带一封信去,不知先生肯不愿帮忙?”
柳毅听了文郎的话,心中非常是不平,他义愤填膺他说:“我这人就是看不能不平的事!我如果腋下能生出双翅,就立刻给你送信去!只不过洞庭一片大水,我这凡人只能在陆地上行走,如何能把信送进来呢?我担忧的是道路不通,信送不到误了你的事,”
女郎见柳毅这般义气,感激得泪流满面,说道:“你肯帮我的忙,我非常感激。如能把信捎到,我即使一死也要报答你。我怕你不愿答应我的请求,所以没先对你说去的办法。目前你答应替我带信了,我就对你说。其实,去洞庭龙宫也和进京城没什么大的差异。”柳毅说:“既然如此,你就告诉我,我助你跑一趟。”
女郎又给柳毅行了个礼,说道:“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树,当地大家称它为社橘。你在那橘树干下,把头上的皮革束带解下来,换上我给你的这条丝带,然后在树干上叩击三下,就会有人出来接你。你跟随他往里走,大水大浪都挡不住你。除去捎信外,还期望你把我在这里受罪的情形和我爸爸妈妈说说。”柳毅说:“你只管放心,这事全包在我身上啦!”
女郎把藏在小袄里的信取出,交给柳毅,然后侧转身,看着洞庭的方向,泪珠儿不断。柳毅看到她那愁苦的样子,也被感动得落下泪来。他接过信件,小心地放在书囊之中,又向她问道:“你放牧这类羊干什么用?神界也杀羊吃吗?”女郎说:“这哪儿是羊?他们的样子象羊,其实都是些雨工。”柳毅不解地问道:“什么是雨工?”女郎说:“也不过是作打雷洒雨之类的工取消了。”柳毅又细看了看,这群羊都非常矫健,走起路来步子迈得非常大。两只双眼发出奇异的光,喝水吃食也和羊非常不同。再看那身体的大小,毛角的式样,和羊就没什么不同了。柳毅和女郎告别时说:“我给你当送信的使者,将来如果再到洞庭,你可别说不认识我而躲开哟。”女郎说:“哪能呢!岂止不躲开,我还要把你当亲人看待呢。”
柳毅辞别了女郎,向着东方走去,走了几十步,回头再看女郎,女郎连她牧放的羊群,全都不见了。
这天晚间,柳毅来到同乡家住了一宿,第二天和同乡告别后,就踏上了归途。他一路夜住晓行,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家。到家之后,其它事情都没干,先去了洞庭湖。
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树,树干非常粗,树荫能遮盖一亩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这棵大橘树下举行祭礼,大家称这棵橘树为社橘。
柳毅走到大树跟前,根据龙女教的方法,换去头上的皮革带,束上龙女给他的丝带,在树上叩击了三下,一会儿从洞庭的波浪之中走出一个武夫模样的人。这人走到柳毅跟前,非常有礼貌地问道:“贵客从哪儿来?”柳毅没把送信的事告诉他,只说要拜见大王。武夫就分开水,在前面引路,领着柳毅往前走。他对柳毅说:“请闭上双眼,一会儿就到了:”柳毅刚闭上眼,就听到两耳中的风呼呼作响。霎时之间,柳毅睁眼一看,已到了龙宫前面。宫门非常高,两边的台阁都是对称的,房子千门万户,都极为富丽。路旁奇花异草,无所不有。
那人把柳毅领到一所大房屋里,说:“请先在这里等一等。”柳毅见这房间非常宽敞,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灵虚殿。”柳毅细看,人间最珍贵的主贝,这里都有;人间没的宝贝,这里也有。殿内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床几等是珊瑚树做的,门楣是用水晶雕刻的,栋梁是琥珀装饰的,所有陈设,好得都没法用语言形容。
柳毅在灵虚殿等了好久,也没见龙王来。就问道:“洞庭君如何还不来?他在哪儿?”那人说:“你来前不久,大家龙王刚到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去了。”他怕柳毅等得着急,又说:“再稍等一会儿,也就快要回来了。”
柳毅问:“什么叫《火经》?”那人说:“大家洞庭君是龙,龙以水为神,只须洒一滴水就能淹没了山谷。太阳道士是人,人以火为圣,烛光大的一点火,点燃起来,可把阿房宫化为灰烬。大家龙王精于神理,太阳道士精于人理,他们到一块去探讨神圣的奥秘去了。”
正说话间,宫门突然大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的人走了进去。那人快点站起来讲:“这就是大家君主。”说着,走向前去报告。洞庭君看了看柳毅,问道:“来的莫非是人间的人吗?”柳毅上前行了礼,答应说:“是。”
洞庭君还了礼,客气他说:“水府幽深,外面的事我了解得少,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哪些事?”柳毅说:“我是大王的同乡,成长在楚地,到秦地去游学,回家时从泾水岸边走,看到大王的女儿在那荒野之处牧羊,风吹雨打,挨饿受饥,其苦难言。我柳毅看了非常不忍心,问起来,才了解她受老公的无故摧残,公婆又不讲理,罚她到那里去受罪。她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我就是为送信才来的。”说完,取出信件呈上。
洞庭君看罢信件,用衣袖掩面哭泣,说道:“这是我的过错,我当初没听大家的劝告,竟把女儿送到虎口里去吃苦。感谢先生给我带信来。”说着,把信交给站在身旁的人传进后宫去。不多一会儿,就听到里面传出很多妇人的哭泣之声。哭声愈加大。洞庭君吃惊地对旁边的人说:“赶快进来和娘娘说,不要让她们哭出声来,免得让钱塘了解。”柳毅不知道,问道:“钱塘是哪个?”洞庭君说:“是我弟弟,以前曾任钱塘地方长官,目前已经辞官归隐啦。”柳毅仍不解:“干吗怕他了解?”洞庭君说:“先生不了解,我那弟弟为人正直,性情暴躁。以前帝尧在位的时候,有九年的洪水灾害,就是他一怒导致的。近期和天将闹别扭,他一气之下,把五山崩毁,连通路全都堵塞了。我怕他了解了,一发脾气去闹事,要连带那一方百姓跟着吃苦头。”
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到天摧地裂普通的一声巨响,宫殿墙壁都震得直摇晃。
接着就见有一条赤龙,长有千尺开外,两只双眼亮如闪电,一只舌头血一般红,全身赤鳞如火,脖颈上还拖了一条金锁链,平地腾空而起。就在这赤龙腾跃之时,千雷万霆,缠绕在它身旁,霰雪冰雹,纷纷直落。那声巨响震得柳毅耳中嗡嗡了半天,听不清事。柳毅吓得直往后退,洞庭君亲自搀扶住他,说道:“先生不要害怕,这是钱塘了解了这件事,不停时刻地去了。”柳毅说:“我还是回去吧。他去的时候这般声势,回来的时候,还不能把我吓死!”
洞庭君说:“可以事。他去的时候,是一怒而去,所以如此。回来的时候就不如此了。你且请坐。”说着命人摆酒。
洞庭君陪着柳毅吃酒,殿下乐队奏乐,声音和谐,有如祥风庆云。仙女列队,翩跃起舞。走上一个漂亮的女郎来给柳毅敬酒。柳毅仔细一看,不是其他人,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眉宇间仍然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她的服式很华美,红霞般的烟云飘在她的左右,紫气般的光圈罩在她的`头上。敬过酒之后,就轻移莲步,进入宫中。不多时,洞庭君对柳毅说:“泾水的囚人来了。”边说着,边起身。他请柳毅且坐,自己暂到宫中去处置一下。
过了一会儿,洞庭君又出来,仍陪着柳毅吃酒。接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个儿非常高、精神饱满的人走了出来。洞庭君指着这人对柳毅介绍说:
“这就是我弟弟钱塘。”柳毅起身,向钱塘行礼。钱塘也快点还礼。
钱塘陪着柳毅喝了几杯酒,说道:“我侄女不幸,遭到泾阳那坏小子的欺辱。幸亏先生见义勇为,救了她,不然的话,非被那坏东西折磨死不可。
先生的大德,我非常为感激!”柳毅起身谦让了一番。钱塘又向哥哥洞庭君讲诉去处置事情的经过:“今天辰时我从灵虚殿出发,已时到了径阳,午时与他们展开了激战,未时回到这里。我还到九天告知上帝,得到上帝的允准。”
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钱塘回答:“六十万。”问:“伤害庄稼吗?”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如何处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将来可不要如此。”钱塘答应说:“是。”
这天就把柳毅安置在凝光殿里休息。第二天又在凝碧宫设宴招待柳毅。
洞庭君拿出碧玉箱来相谢,钱塘君拿出琥珀箱来相谢。这类雕刻得精致的箱内装有人间罕有些宝物。柳毅辞谢了一番,最后只好同意下来。第三天又在清光阁设宴招待柳毅。这次钱塘吃酒有的过量,他的性格特点又直爽,就对柳毅说:“我那位嫁给泾阳次子的侄女,是洞庭君的爱女,面貌漂亮,性情贤淑,大家都说她好。不幸遭到那坏小子的欺辱。得到你的帮忙,目前也算解决了。
我想把侄女嫁给先生,大家两家结为亲戚,不知先买卖下若何?”
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非常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如果这会儿娶了你侄女。大家或许会觉得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
钱塘见柳毅说得有理,又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也就不再勉强。这天晚上,钱塘又单独设宴招待柳毅,他们相互之间谈得十分投机,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又过了一天,柳毅要辞别回去,洞庭夫人又与众不同在潜景殿设宴招待柳毅,让女儿出来向救命恩人致谢。夫人说:“你救了我女儿,大恩没报。本想请你多住些日子,你又急着要回去。这次分别,不知日后还能见面吗?”女儿坐在旁边也是恋恋不舍的样子。夫人这话说得颇带感情,这勾起了柳毅的心思。前天,钱塘议婚时,柳毅虽然推辞掉了,但他对龙女是有好感的。再看看龙女,龙女好像对自己也有的感情。此时,柳毅心中不知是有的悔,还是有的恨。他的思想有的乱。宴罢分手时,龙女对柳毅有的眷恋之意,但非常含蓄。宫中的侍女也都有凄然之色。夫人也赠送柳毅很多奇异的珍宝,有好多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柳毅告辞了龙宫,沿原路来到岸边,有十多人挑着担子送他。挑担的大家把担子送到柳毅家,放手担子就往回走,出了柳毅的家门,即不见了。柳毅从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随意拿出一件物品到广陵宝店中去,宝店里就给他金银好几万。从此,柳毅家里富起来,来为柳毅说亲的媒人不少,提了好几处亲,柳毅都未答应。
又过了好几年,这天,一位媒人来讲:“有一个姓庐的女子,是范阳人。
她爸爸好仙学道,成夭闲云野鹤,踪迹不定。这女子前年曾嫁给清河张氏,不幸老公死去。妈妈怜其年龄尚小,要她改嫁。我见那女子既聪明又贤惠,特来给你提提。”柳毅感觉,想见到心上的人,已是无望了,就答应了。
成礼的这天晚上,柳毅看到这个女子的模样和龙女的长像有的相似。龙女当时哀愁憔悴,眉宇间多愁容。这个女子眉目间洋溢着喜气,看着比龙女更美些。他本想问问,没好开口,一直压在心里。不过见到老婆就非常自然地想到龙女。
过了两年,有了一个男生。孩子满月时,亲朋都来贺喜,老婆穿起来好看的衣服。柳毅感觉老婆穿的这身衣服好像在哪儿见过,但一时记不起来,正在凝想,老婆对老公说:“你想什么?不记得当年见我穿的时候了?”柳毅说:“以前我替洞庭君的女儿送过信,在龙宫中好象见她穿过的衣服和这件差不多。”老婆说:“我就是洞庭君的女儿。泾川之冤,得到你的帮忙,才可以昭雪。感你的大恩,誓死要报答。不想钱塘叔叔议婚,你竟拒绝了。
此后,天各一方。爸爸妈妈还想把我嫁给贵公子,我没答应。后来听说有人给你说亲,你也没应,这才有了报答的机会。”柳毅说:“你不是庐氏女吗?如何会是龙女?”龙女说:“那是骗你的,怕说出真名来介又拒绝。”柳毅说:
“说真心话,我结婚时就看到你有的象龙女,怕你犯疑,没敢告诉你。可我看到你愈加想念龙女。没想到你就是龙女!你如何不早说?”龙女也故意反问:“既然真心想我,钱塘叔父提婚的时候,你如何拒绝了?”柳毅说:“我当时替你送信,实在是出于义愤,一点没往别处想。叔父议婚,我感觉于理不当,所以没应。事实上心中已经喜欢你了。后来有人屡次提亲没应,也是这个缘由。”龙女说:“我也了解你心中没忘了我,这才假托庐氏女,请媒人提亲的。”夫妻二人回忆了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又说到结结婚以后相亲相爱的情形,感情愈加深厚了。
老婆要回娘家去看看,请求老公一同前去。柳毅赞同了。于是选择吉日,夫妇二人一块儿到龙宫。洞庭君见了非常高兴,以翁婿之礼接待柳毅。柳毅对岳翁说了洞庭一带人民的生活情形。洞庭君听了,非常为关心,柳毅请求洞庭君对这一带人民予以照顾。洞庭君一一答应。
从此,洞庭一带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大家都说,这有柳毅的一份功劳。
龙的成语故事2
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很喜欢龙,他家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郁雌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了解了,非常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去,尾巴拖到客堂里。哪个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目前比喻表面喜好某种事物,而事实上并非真的喜好。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双眼。游客看了,感觉缺少神韵,非常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双眼补上去。张憎繇推辞说,匾上双眼,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在大伙的一再需要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双眼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屠龙之技
以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二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哪些用呢?天下根本没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什么地方去施展呢?
龙的成语故事3
【拼音】lóng bó diào áo
【出处】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 《列子·汤问》
【解释】龙伯:传闻中的国名;鳌: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
【使用方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事业
【押韵词】越俎代庖、共贯同条、班师回朝、引领成劳、往返徒劳、鸠占鹊巢、爱护羽毛、陋巷箪瓢、葛巾布袍、明察秋毫。
【成语故事】传闻古时候渤海东面有五座山,常随波涛浮动。上帝命15只巨鳌用头顶着,山才固定不动。龙伯国有一个人因为外出要经过这五座山,感觉十分不便捷,得知其是用鳌头顶着,就用鱼饵将这鳌钓起,一连钓了六只鳌,于是这两座山就沉入大海。
【成语举例】龙伯钓鳌时,蓬莱一峰坼。飞来碧海畔,遂与三山隔。 唐·李德裕《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
龙的成语故事4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常常对其他人説:“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居装修修房屋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我们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如此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能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大家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非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典故】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很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子上也画着龙。真龙了解了,来到叶公家,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讲解】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比喻口头上説喜好某事物,事实上并不真喜好。
龙的成语故事5
【拼音】:chē rú liú shuǐ mǎ rú lóng
【典故】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解释】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使用方法】作宾语、定语;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同义词】车水马龙、车马如龙
【成语故事】:
东汉章帝刘炟即位后,封其父王明帝刘庄的皇后马氏为太后。马太后亲自写作《显宗起居注》,丝毫不提及爸爸马援及兄长马防的功劳,还要章帝不要听信大臣的给马家封侯的建议,说:“我回家看他们门前车水马龙的,不可以再封了。”
【造句】:
1、车如流水马如龙,路人熙攘像蝗虫。
2、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记得当初,你侬我侬车如流水马如龙。
4、端的是走轮飞鞚,车如流水马如龙。
5、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6、车如流水马如龙,相约赏灯乐融融。金狮涌动舞不停,猜中灯谜笑盈盈。皎皎明月泻清辉,颗颗汤圆情意随。元宵佳节已然到,愿你开怀乐淘淘。
7、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李煜
8、大都市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繁华景象,看得他头晕目眩眼花缭乱。
9、她毅然决然的向马路那边的美人而去,就算车如流水马如龙。
10、天都皇城内,还是如往昔普通的车如流水马如龙,其庞大的气势不愧为十八城镇之首。
十1、纵横交错的马路,川流不息的人群z车如流水马如龙,车如流水马如龙。
十2、成都城内车如流水马如龙,各色人等摩肩接踵。
十3、追忆汉唐,琉璃雕瓦筑华楼,车如流水马如龙,风花雪月无时尽,舞榭歌台气如虹。
龙的成语故事6
东汉时,汉章帝的妈妈马太后是一个很明理的老太太。有一年,汉章帝筹备依据汉朝的旧制,对他的妈妈马太后的弟兄们加官晋爵,但马太后不认可。
第二年夏季,全国发生了特大旱灾。
一些迷信的大臣就觉得,这是皇帝不给马太后的兄弟们加官晋爵所带来的后果,因此,不少官员第三提出了封官的.事情。
马太后仍然不认可,她义正词严地说:“提出要对我的兄弟们封爵的人,都是想讨好我,以达到为自己捞取高官厚禄的目的。我身为太后,平常节衣缩食,周围伺候我的人也非常简朴。我如此做正是要用我们的行动为下面的人做个好样子,我以为我娘家的人了解后也能像我如此。但,他们却不以为然,还嘲笑我。不久前,我路过我娘家,看到去家请安问好的人多得不能了,车马来往不断,像流水游龙一样,十分热闹繁华。家的佣人,衣服考究得连给我驾驭车子的马夫都自叹不如。我对他们实在是太知道了。他们只顾着自己享乐,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我如何能赞同给他们加官晋爵呢?”
听了这类话,那些倡导给他们加官晋爵的人就再也不敢提这回事了。
后来,大家便以“车水马龙”作为成语,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龙的成语故事7
1、八仙斗苍龙
传闻,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坐船过海,观赏海景。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变成一艘宽敞、好看的大龙船,八位大仙乘船观景,喝酒斗歌,好不热闹。不料,因此惹出一场麻烦来。
原来,龙宫里有条花鳞恶龙,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称为“花龙太子”。这天,他闲得没事,在水晶宫外游荡,忽闻海面上有仙乐之声,便循声寻去,猛见一条雕花龙船,内坐八位奇形怪状的大仙,其中有个妙龄女郎,桃脸杏腮,美丽动人花龙太子见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师傅南极仙翁的忠告,忘了龙王母的训诫,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
八仙在海上寻欢作乐,怎会想到花龙太子半路挡道。平静的海面忽然掀起一个浪头,将雕花龙船打翻了。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心细,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手仙笛当坐骑;汉锺离打开蒲扇蛰脚底;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只有吕纯阳,毫无戒备,弄了个浑身湿透。
这个时候,汉锺离慌忙检点人数。点过来,点过去,只有七位大仙。男的俱在,独缺一个何仙姑。奇怪,这何仙姑到哪儿去了呢?汉锺离掐指一算,大吃一惊,原来是花龙太子拦路抢亲,把何仙姑抢到龙宫里去了。 这一回,大仙们可大动肝火了。个个咬牙切齿,杀气腾腾,直奔龙宫。 花龙太子了解七仙不会善罢干休,早在半路上伺候着。他见大仙们来势凶猛,慌忙挥舞珍珠鳌鱼旗,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来。汉锺离挺着大肚子,飘飘然降落潮头,轻轻煽动蒲扇。只听“呜…忽…”一声,一阵狂风把万丈高的和虾兵蟹将都煽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四大天王连忙关了南天门。花龙太子见汉锺离破了它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忽然窜出一倏巨鲸,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锺离。 汉锺离急忙煽动蒲扇,不料那巨鲸毫不畏惧,嘴巴张大。这下,汉锺离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中,突然传来韩湘子的仙笛声。那笛声悠扬悦耳,鲸鱼听了,斗志全无,竟朝韩湘子歌舞参拜起来,日渐浑身酥软,瘫成一团。 吕纯阳挥剑来斩鲸鱼,哪个知一剑劈下去火星四溅,锋利的宝剑斩出个缺口。 仔细一着,眼前什么地方有哪些鲸鱼,分明是块大礁石。吕纯阳恼得火冒头顶,铁拐李却在旁边笑谜谜说: “莫恼!莫恼!待我来整理它!”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窜出海面。铁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只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蓝采和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这巨鲸和章鱼都是花龙太子变的。这个时候,他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撒蹄追赶。眼着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去世了蟹精。
花龙太子输红了眼,现出本相,闪耀着五颜六色的龙鳞,摆动着七枝八权的龙角,张舞着尖利的龙爪,向大仙们猛扑过来。七位大仙各显秘籍,一齐围攻花龙太子。
花龙斗不过七仙,只得向龙王求救。 龙王听了,把花龙太子痛骂了一顿,连忙送出何仙姑,好话讲了一百零五斗,八仙还是不愿停手。龙王无法只好请来南海观音大士讲和,一场风波总算平息。八仙再也不感兴趣去游蓬莱岛了。大伙都怪吕纯阳节外生枝,才寻来一场懊恼。吕纯阳笑着说:“这要怪何仙姑,哪个叫她是个女的,又生得这么漂亮!”
2、鲤鱼跳龙门
鲤鱼们都想跳过龙门。由于,只须跳过龙门,他们就会由普通的鱼变成超凡脱俗的龙。
可是,龙门太高,他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摔得鼻青脸肿,却没一个可以跳过去。他们一块向龙王请求:“尊敬的殿下,请你把龙门减少一点吧!假如连一条鲤鱼都跳不过去,这龙门不等于虚设了吗?”
龙王不同意,鲤鱼们就跪在龙王面前不起来。他们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龙王终于被感动了,答应了他们的需要。鲤鱼们一个个轻轻松松第跳过了龙门,兴高采烈的变成了龙。
不久,成了龙的鲤鱼们发现,大伙都成了龙,跟大伙都不是龙的时候并没两样。于是,他们又一块找龙王,说源于己心中的疑惑。龙王笑道:“真的的`龙门是不可以减少的。你要找到真的龙的感觉,还是去跳那座没减少高度的龙门吧。”
3、画龙点睛
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目前墙壁上了。这个时候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双眼,就问僧繇这是为何。僧繇回答说:“画上双眼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伙不信,皇帝必须要他画上双眼,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双眼。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重点部位处置得好,使整体成效愈加传神。
4、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伙都叫他叶公。叶公很喜欢有关龙的东西,无论是装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很大很大的龙,大伙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伙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了解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的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感觉非常奇怪,说:「你如何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伙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非常不错,其实私底下什么都不会!
关于龙的成语
托凤攀龙 〖讲解〗犹言攀龙附凤。比喻倚赖帝王、权贵。
人中龙虎 〖讲解〗比喻人中豪杰。
攀龙附骥 〖讲解〗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烹龙炮凤 〖讲解〗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炮龙烹凤 〖讲解〗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炮凤烹龙”。
炮凤烹龙 〖讲解〗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矫若游龙 〖讲解〗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画龙刻鹄 〖讲解〗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收获。同“画虎刻鹄”。
画龙不成反为狗 〖讲解〗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虎踞龙蟠 〖讲解〗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据龙蟠 〖讲解〗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超龙骧 〖讲解〗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变龙蒸 〖讲解〗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笔底龙蛇 〖讲解〗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祖龙之虐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掷杖成龙 传闻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块入壶,但见房子华丽,酒菜也非常不错。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真龙天子 旧时觉得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真龙活现 形容逼真。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鱼跃龙门 同“鱼化龙”。
鱼升龙门 同“鱼化龙”。
鱼龙漫衍 见“鱼龙曼延”。
鱼龙曼延 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时候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不真实多变,玩弄权术。
鱼龙曼羡 喻世事变幻。
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一龙一猪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很大。
绣虎雕龙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屠龙之伎 比喻虽有非常高造诣却不切好用的技能。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岁在龙蛇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岁在龙虵 见“岁在龙蛇”。
龙的成语故事8
叶公好龙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伙都叫他叶公。叶公很喜欢有关龙的东西,无论是装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很大很大的龙,大伙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伙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了解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
叶公一看到真的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感觉非常奇怪,说:你如何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伙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非常不错,其实私底下什么都不会!
龙的成语故事9
画龙点睛:
传闻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双眼。有人问他,为何不给龙画上双眼呢,他说,画上双眼,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方法,只好使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双眼。哪个了解,刚点完两条龙的双眼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双眼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目前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重点的话,使内容愈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时候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很喜欢龙,他家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了解了,非常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去,尾巴拖到客堂里。哪个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目前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喜好某种事物,而事实上并非真的喜好。
煮海治龙王
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大家称它“金藏岛”。
后来,这满岛藏金子的消息被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了解了。他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涨潮的涨潮,鼓浪的鼓浪,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上树倒屋坍,大家呼爹哭娘,一派凄惨景象。
金藏岛东首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东海龙王无故作恶,残害百姓,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她手拿神帚,朝海面轻轻一拂,漫上山来的.滚滚潮水、滔滔巨浪,就哗的一声向后倒退了。金藏岛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纷纷逃往纺花山避难。
纺花仙女摇身一变,化作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岁阿婆,拄着拐杖对大伙说:“龙王水淹金藏,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随我把花来纺。纺花织成渔网,下海斗败龙王!”
大伙听了百岁阿婆的话,不论男女老少都来纺花织网。纺呀织呀!织呀纺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织出了一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
渔网织成了,派哪个下海丢斗龙王呢?人群中跳出一个孩子,拍着胸部说:“我去!”
乡亲们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凉了半截。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孩子子,乳气还未脱,穿着开档裤,怎能下海斗龙王?纺花仙女却乐呵呵地说:“下海斗龙王,贵在有胆量,就让海生去吧!”
接着,她拿出一套金线衣,给海生穿上,又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的诀窍。
海生穿上金线衣,顿觉全身一阵,他遵照纺花仙女的嘱咐说了声:“大!”浑身上下的肌肉疙瘩立刻一块块鼓了起来,愈加大,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众乡亲一个个着得瞠目结舌。这个时候,海生毫不费动地拿起那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辞别纺花仙女和众乡亲,迈开大步,奔下纺花山,扑通一声跳进了汪洋大海。
哪个也希奇,海生游到哪儿,哪儿的潮水海浪就为他让路。原来海生穿的金线衣是纺花仙女特地为他编织的避水宝衣呢!
不一会儿工夫,海生来到海中,取出金线网往下一抛,说声:“大!”那网??天盖地撒向大海。万万想不到,第一网收起,就擒住了东海龙王的护宝将军??狗鳗精。海生听纺花仙女说过,只须擒住狗鳗精,就可得到煮海锅;有了煮海锅,就能保全金藏岛。他高兴极了,命令狗鳗精快快交出煮海锅来!
龙的成语故事10
成语讲解:
踞:蹲或坐;盘:盘绕。原指石头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形容地势险要。
成语出处: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成语繁体:虎踞龍盤
成语简拼:HJLP
成语注音:ㄏㄨˇ ㄐㄨˋ ㄨㄥˊ ㄆ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使用方法:虎踞龙盘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时候成语
成语正音:踞,不可以读作“jū”。
成语辨形:踞,不可以写作“据”;龙,不可以写作“尤”。
同义词:龙盘虎踞
成语例子:虎踞龙盘什么地方是?只有兴亡满目。(宋 辛弃疾《念奴娇 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
英文翻译:be located in a strategic place
其他翻译:<法>comme un tigre s'y accroupissant ou un dragon s'y enroulant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为了联吴抗曹,派诸葛亮去吴都建业去游说孙权。诸葛亮到了建业,看到秣陵的`山势地形,感慨地说:“紫金山山势险峻,像一条龙环绕建业,石头城非常威武,像老虎蹲踞着,这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
龙的成语故事11
晋代有个名人叫宋纤,字令艾,敦煌人。他有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节操,为人稳重冷静,不喜欢与世俗的人结交,就隐居在酒泉郡的南山之中,成天埋头研读经书并传授学业,有学生三千余人。官府多次征召他,他都不愿出来做官。不少人仰慕他,但却见不到他。太守杨宣曾叫人画了一幅宋纤的像,悬挂在楼阁上,进进出出都要看看,还作了一首诗道:“你用山间哪块石头作枕?用哪道清泉漱口?隐居南山不见身影,淡泊名利一无所求。”
酒泉太守马岌(jí)是一位品格高尚的官员,他实在想见宋纤,于是摆起威严的'仪仗,前呼后拥,鸣起鼓号,极其隆重地去拜访他。但宋纤躲在家里,就是不出来见他。马岌叹息道:“先生大名鼎鼎,德高望重,叫人景仰。可他就是不叫人见到自己。人说天上的龙藏在云中,难得一见。从今将来,我了解先生确实称得上人中之龙呀!”然后,马岌写了一首赞颂宋纤的诗,叫人铭刻在山间石壁上:青青的悬崖高百丈,幽幽的树林密又深。隐居山中的高士啊,是国家的宝贝。近在咫(zhǐ)尺却见不到你,令我久久心潮难平。
含义及使用方法:后人用“人中龙”的典故赞美那些很杰出的人物。
注:咫尺,距离非常近。
龙的成语故事12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常常对其他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
于是当他家居装修修房屋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就像龙宫一样。
就连叶公我们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如此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
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
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能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大家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非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龙的成语故事13
【成语故事:叶公好龙】以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很喜欢龙。在他的家,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 假龙。
【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以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很喜欢龙。在他的家,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 假龙。
这个故事,用非常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质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大家要遗弃理论脱离实质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画上双眼。游客看了,感觉缺少神韵,非常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双眼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双眼,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在大伙的一再需要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两条被点上双眼的龙腾空飞去。游客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成语故事:屠龙之技】
以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哪些用呢?天下根本没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什么地方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质作用与功效的本领。
龙的成语故事14
战国时期,魏王封一个能言善辩的宫女为龙阳君妃子,常常陪她钓鱼,开始她看到魏王钓上鱼十分开心。
后来就没笑声。魏王问她怎么样?她哭着说:“大王不断地钓鱼,喜好随之改变。
漂亮的女性挖空心思接近你,我会像鱼一样被丢弃。”
龙的.成语故事15
岳飞向周同学习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他的爸爸勉励他说:“如有机会为国效力,也应该如此!”
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因为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日渐跃升为领袖。岳飞对待部下非常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去世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我们的.犒赏一律分给士卒。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忽然遇见敌人,也不惊慌。但他的军纪却非常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立刻被军法处去世了。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容他们,无人敢进来。老百姓把他们称作“岳家军”。
岳家军奋战10余年,光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光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开心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时是金国腹地)
“直捣黄龙”指将战斗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