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2019年营口历史和地理中考考试说明

   日期:2024-01-19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758    评论:0    
核心提示:2019年营口历史和地理中考考试说明   下面我们给大伙带来2019年营口历史和地理中考考试说明,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伙阅读!   2019年营口地理中考考试说明   1、命题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贯彻地理...

2019年营口历史和地理中考考试说明

  下面我们给大伙带来2019年营口历史和地理中考考试说明,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伙阅读!

  2019年营口地理中考考试说明

  1、命题指导思想

  坚持立德树人,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贯彻地理课程基本理念。考试试题设计以正确说明人地关系作为命题的核心,传达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与可持续进步的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考试试题选择素材力求反映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点的特点与发展势头,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质、社会实质、地理学科热门及地方特点乡土内容,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有益于初中学校全方位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革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充分考虑初中地理课程改革教学实质,面向全体学生。地理考试试题的考查内容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考查学生基当地理常识、基本技能。看重考查地区地理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与不同地区的地理概况、进步差异及地区联系。同时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与办法、地理自主学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内容。

  考试试题的设置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征,适合考查学生的联系、比较、总结等地理学科综合能力,考查学生地理常识、技能与地理办法的迁移运用能力,考查学生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借助地图语言来呈现考试试题内容,体现地理学科的地区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地理考试试题所提供的文字案例、数据图表等情境材料应真实。考试试题表述规范、问题明确、语言严谨、图像明确,地理专业术语准确,答案防止出现歧义等。

  2、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考试形式

  地理与生物学科同堂,分卷考试。考试使用闭卷、笔试形式,地理试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试题结构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客观题,第Ⅱ卷为主观题。

  1.考试试题种类

  考试试题分为选择题、综合题两类型型。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综合题是通过资料、图表等各种背景资料填绘、剖析、比较、综合回答问题。两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30%左右,综合题70%左右。

  2.困难程度控制

  考试试题按其困难程度分为容易题、中等困难程度题和难点。困难程度在0.7以上的考试试题为容易题,困难程度在0.4至0.7之间的考试试题是中等困难程度题,困难程度在0.4以下的考试试题界定为难点。三种困难程度的考试试题根据7:2:1分布。

  3、考试内容及需要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所需要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考试内容及需要

  地球与地图

  1.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了解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在地球仪和经纬网地图上确定某地址的经纬度地方。

  地球运动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和方向,知道地球上五带的名字、分布和界线。

  2.地图

  ●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点,运用地图分辨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辨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种类,并能说出其分布特征和规律。

  ●依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培养在日常运用地图的习惯。

  世界地理

  1.海洋和陆地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率,描述海陆分布特征。

  ●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字,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

  2.气候

  天气

  ●区别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并能正确运用。

  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气温分布特征。

  ●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总结世界降水分布特征。

  ●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剖析某一区域的气候特点。

  主要气候种类

  ●运用世界气候种类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种类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地方、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知道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认识地区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区域和国家纬度地方和海陆地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总结出某大洲、区域和国家的地形、气候、水系特征,简要剖析其相互关系。

  ●运用地理图表和其他资料,说出某一区域、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与与经济进步的联系。

  ●以某一国家和区域资料为例,说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并说出保护环境的重要程度。

  ●说出南、北极区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拓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程度。

  中国地理

  1.疆域与人口

  ●运用地图说出国内的地点及其特征。

  ●记住国内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国内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国内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国内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国内地形、地势的主要特点。知道国内三级阶梯的界线与主要地形区的名字和分布。

  ●运用资料说出国内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原因。运用地图说明国内冬、夏天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分布特点。了解国内温度带和干湿区域。

  ●在地图上找出国内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点与对社会经济进步的影响。

  ●知道国内容易见到的自然灾害,以地震为例,初步知道防灾减灾的知识。

  3.经济与文化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法的特征,初步掌握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法。运用地图说出国内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运用资料说出国内农业分布特征,举例说明因地制宜进步农业的必要性和科技在进步农业中的重要程度。

  ●运用资料说出国内工业分布特征,知道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情况。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国内具备地方特点的服装、饮食、民居等的影响。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国内地方文化特点对旅游业进步的影响。

  4.地域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区域、南方区域、西北区域、青藏区域四大地理地区的范围,对比剖析四大地理地区的自然特点与农业进步。

  5.认识地区

  地方与分布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点。

  ●在地形图上辨别地区主要的地形种类,并描述地区的地形特点。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总结某地区的气候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地区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总结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征。

  联系与差异

  ●依据地理图表和其他资料,说出某一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并说出与经济进步的联系。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地方范围与自然特点;结合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征与进步工业的优势。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知道黄土高原的特征和形成缘由;知道黄土高原水土维持的手段和意义。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剖析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知道水乡旅游特点;了解长江三角洲是国内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进步水平最高的区域。

  ●了解塔里木盆地是国内最大的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国内最大的沙漠;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剖析塔里木盆地进步工业的优势。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知道三江源的特征与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中国大陆对香港、澳门经济进步的相互促进用途。

  环境与进步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收获。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颁布湾省的地方和范围,剖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进步特点。

  ●知道国内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进步的关系。

  2019年营口历史中考考试说明

  为了全方位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和进步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发挥考试评价对全方位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教学工作的正确导向用途,促进学生的全方位进步,提升我市的历史教育水平,特拟定本考试说明。

  1、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拟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参照义务教育教科书,共6册,遵照《营口201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建议》,结合本学科的课程改革及历史教学实质。

  2、命题原则

  思想性:体现新的历史课程理念,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进步与变化,使学生认可中华民族的出色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线,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生活观。

  基础性: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知识为主,引领学生学会基本的、要紧的历史常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进步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出色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综合性:重视人类历史不同范围进步的关联性,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掌握综合运用所学常识和办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方位的认识。考试试题具备肯定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年代性:贴近学生和社会,注意结合社会热门、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加大理论与实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品质。

  3、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考试形式

  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同堂分卷考试。考试使用闭卷、笔试形式。历史试题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题型结构

  1.考试试题种类

  本学科试题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多数。客观题24分占48%,均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主观题26分占52%,全部为材料剖析题。

  2.考试试题难易度控制

  考试试题按其难易度分为低、中、高中三年级个档次,难易度分值比率为7:2:1。

  4、考试内容及比率

  命题依据的教程版本

  《中国历史》初一上册2016年8月第1次印刷,《中国历史》初一下册2016年12月第1次印刷,《中国历史》初二上册2017年7月第1次印刷,《中国历史》初二下册2018年2月第1次印刷,《世界历史》初三上册2018年7月第1次印刷,《世界历史》初三下册2019月1月第1次印刷。

  试题中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比率

  中国历史约占60%,世界历史约占40%。

  考试范围

  初一上册:第8课,第14课,第15课;初一下册:第13课,第15课,第18课;初二上册:第1课,第9课,第14课,第19课,第22课;初二下册:第1课,第7课,第9课,第10课,第11课;第18课;初三上册:第17课,第18课,第20课;初三下册:第5课,第8课,第13课,第15课,第20课;共25课。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