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端午节是如何来的?都有那些风俗呢?
年年过端午,但你了解端午的来历,有什么风俗吗,下面是我们为大伙采集的2019端午节是如何来的?都有那些风俗呢?期望可以帮助大伙。
端午节的来历
阴历5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阴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2月为卯,顺次至5月为午,因此称5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5、重5、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国内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了解,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了解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了解,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源于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了解,屈原于5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立刻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块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大家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医生时,第三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大家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渐渐进步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哪个言,万古传说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可以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源于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觉得,5月初五是古时候吴越区域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有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竞渡与古时候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风俗。古时候5月初5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风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年代,常见觉得5月是个毒月,5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大家在5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5月5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觉得重五是死亡之日的故事也不少。《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5月5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觉得5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爸爸妈妈。《风俗通》佚文,俗说5月5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5月子;以正月、5月子杀父与母,不能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5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起名字为镇恶。宋徽宗赵佶5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时候以5月初五为恶日,是常见现象。可见从先秦将来,此日均为不吉之日。如此,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怎么看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5月初5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肯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事实上与屈原无关。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讲解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天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因为屈原的人格艺超群,大家也想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的风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因为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年代已经非常风靡。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相传起来自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能贤臣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5月5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风靡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年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以外,在各地大家还付予了不一样的含义。
江浙区域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阴历5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时候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划龙舟的故事有所不同。直至今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区域,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点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目前台湾每年5月5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除此之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原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职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买卖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按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