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从教育部获悉,2021年高考考试全国统考时间回归,确定为6月7日、8日。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考试曾延期至7月举行。
闪光点1:防疫:为每一个考试知识点配备防疫副主考
教育部需要,完善疫情防控正常的状态下高考考试组织工作机制。各地各校要提前研究谋划,合理安排特殊种类招生等有关考试时间;认真落实国家教育考试组考防疫需要,结合疫情防控实质,进一步细化组考防疫工作策略,拟定疫情防控工作标准,强化命题制卷、考试知识点考场、评卷等场合防疫举措,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考生和考务职员平时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情况监测,按需要为每一个考试知识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测试、考场全方位消毒、通风、维持间距等手段。
各地要成立疫情防控正常的状态下的考试类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涉考、涉疫、涉灾等突发事件应对预案,准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处置决策要向当地省(区、市)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并准时报教育部。
各地各校还应加大考试知识点考场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职员入场测试力度,严格实行考场、视频双监考及巡考规范。
闪光点2:名额:贫困县脱贫后仍可享专项计划
各地各校要严格实行教育部核定的本科招生计划,不能随意更改招生计划;继续推行国家支援中西部区域招生协作计划,综合分析生源数目及学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原因,继续将招生计划增量向中西部区域和考生大省倾斜。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计划比率,合理确定分省招生名额。
根据中央脱贫攻坚有关部署,专项计划推行地区的贫困县脱贫后2021年仍可继续享受专项计划政策。
闪光点3:命题:今年高考考试考试题目增强开放性
教育部需要,稳妥推进高考考试综合改革。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3、批高考考试综合改革省份要全力做好新高考考试落地的各项工作,精心拟定命题、考试和录取工作策略。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要进一步概括健全试点经验,不断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见的新状况、新问题。各高校要加大与中学人才培养衔接,进一步关键词优化选考科目需要,健全综合素质评价用方法并向社会公布,逐步转变容易以考试成绩为唯一准则的招生模式。
2021年高考考试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大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进步的考查和引导。要关键词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考试题目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考试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用途,引导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大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勉励机制,提高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闪光点4:强基计划:关键词优化校考内容和形式
今年,各试点高校仍深入推行强基计划。教育部需要,各试点高校健全招生程序和方法,提升人才选拔的科学性;要关键词优化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考查思想品德、专业兴趣、科研志向与勤勤恳恳的精神等,着力选拔有志向、感兴趣、有天分的出色学生;加大与中学的衔接交流,帮学生知道强基计划专业的优势、培养模式和进步前景,引导适合的学生考试报名;要进一步关键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设置多学科交叉培养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服务国家策略需要的能力。
各地各校要将分类考试招生作为高职招生的主途径;统筹安排高职分类招考计划,重点向地区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范围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逐步取消中职本科贯通招生,适合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服务、现代服务业等范围扩大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
闪光点5:成绩:高考考试分数不提供给中学
教育部还明确,加大高校招生录取批次管理,不能随意将一般批次招生专业安排至本科提前批次招生。各地要拓展招生秩序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规宣传、通过设置奖金等方法违规争抢生源、违规承诺录取等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因疏于管理,导致考场秩序混乱、作弊状况紧急、招生违规紧急的,要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人严肃处置并追责问责;对违规承诺争抢生源的高校和员工,要追究有关责任。
除教育部规定的特定事情外,只能将考生的高考考试成绩信息提供给考生本人及有关投档高校,不能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严禁宣传炒作高考考试状元高考考试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严禁各地政府、学校、培训机构以高考考试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
有关推荐:
高考考试新闻资讯大全
2021年高考考试的烈士子女最多可加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