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生磁
教学目的:
1、常识和技术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知晓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理解电磁铁的特质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办法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用途,初步弄清楚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题:
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首要条件评测:
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指北的一端叫 极,又叫 极。
2、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磁极间的相互用途是通过 __________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如此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 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 ;可以使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磁场,如此的曲线叫做 。
4、使原来没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 。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
使用隐蔽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领会发生用途,能否使用人工用途产生磁场、控制磁场?
进行新课:
1、电流的磁效应:
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
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
考虑:为何手电筒、一般电线通电时吸引力仿佛没有?……怎么样增强磁场?(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1)试验:54页图8.2-4示
(对比条形磁体)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指出N极、S极
猜想: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是否会变化?
(2)试验:54页图8.2-4示,但电流方向相反
结果:
结论:
指出图8.2-5中的N极、S极
讨论:能否使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常见性的规律?(参考55页提醒)
(3)安培定则: 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训练:判断一些通电螺线管的N、S极
3、达标训练:课本后50页 “动手工脑学习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依据板书,概括本节内容,明确重、难题。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没有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训练。
教学后记:
三、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教学目的:
1、常识和技术
弄清楚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初步认识物理常识的实质应用。
2、过程和办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知晓怎么用电磁继电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弄清楚物理常识的实质应用,提升学物理常识的兴趣。。
重、难题:
知晓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结构原理。
能剖析有关的实质器材。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磁继电器、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首要条件评测:
复习磁场、螺线管常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用途?
进行新课:
1、电磁继电器:
(1)、用途:使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结构:先观察59页的架构图再实物观察。
(3)、原理:对照结构图说明。
(4)、怎么使用:通过实验剖析、说明。
(并概括用途、结构、原理)
学生阅读“想想做做”,讨论回答文章中的问题。
2、扬声器:
(1)、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原理:
注意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对照结构图进行说明。
3、达标训练:课本60页“动手工脑学习物理”
剖析这几种器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依据板书,概括本节内容,明确重、难题。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没有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三、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教学目的:
1、常识和技术
弄清楚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初步认识物理常识的实质应用。
2、过程和办法
通过阅读说明书,知晓怎么用电磁继电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弄清楚物理常识的实质应用,提升学物理常识的兴趣。。
重、难题:
知晓电磁继电器、扬声器的结构原理。
能剖析有关的实质器材。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磁继电器、灯泡、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首要条件评测:
复习磁场、螺线管常识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用途?
进行新课:
1、电磁继电器:
(1)、用途:使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
(2)、结构:先观察59页的架构图,再实物观察。
(3)、原理:对照结构图说明。
(4)、怎么使用:通过实验剖析、说明。
(并概括用途、结构、原理)
学生阅读“想想做做”,讨论回答文章中的问题。
2、扬声器:
(1)、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原理:
注意电信号与声信号的转换,对照结构图进行说明。
3、达标训练:课本60页“动手工脑学习物理”
剖析这几种器材,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依据板书,概括本节内容,明确重、难题。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没有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
四、电动机
教学目的:
1、常识和技术
弄清楚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哪些用途。
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办法
经历制作模拟电动机的过程,弄清楚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弄清楚常识怎么样转化成实质技术应用,进一步提升学习科技常识的兴趣。
重、难题:
磁场对电流有哪些用途。
电动机的基本架构与原理。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首要条件评测:
评讲上一节的物理套餐的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等效一磁体,把它放在另一磁场中,是否会发生用途?
进行新课:
1、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哪些用途:
实验:61页图8。4——1示
结果:
结论:(学生剖析,教师概括)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有哪些用途,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有关。
2、磁场对通电线圈有哪些用途:
实验:62页图8。4-2示
结果:转动(左右)
结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学生探究:让线圈转动起来
(让学生根据课本步骤完成,并说明这就是一个小电动机)
3、电动机:
看录像、然后剖析概括如下:
(1)、结构:转子、定子、换向器
(2)、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实质是机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重点剖析图8。4-5,说明为何要换向器。
(4)、简述“日常的电动机”
3、达标训练: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依据板书,概括本节内容,明确重、难题。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没有完成的内容。
65页“动手工脑学习物理”
教学后记:
五、磁生电
教学目的:
1、常识和技术
知晓电磁感应现象,知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晓发电机的原理,知晓啥是交流电,知晓发电机发电过程是能量转化过程。
知晓国内供生产和生活用的交流电频率是50赫兹,能区分直流电与交流电。
2、过程和办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弄清楚电和磁的关系。
观察体验发电机是怎么样发电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弄清楚探索奥秘的办法。
认识创造创造的基础是科学探索,初步具备创造意识。
重、难题:
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
发电机的基本架构与原理。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磁体、线圈、开关、发电机模型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首要条件评测:
1、丹麦物理学家 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与 有关。
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实质是 能转化为 能。
3、直流电动机是由 、 、 、 组成的。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流周围有磁场,哪能否使用磁场产生电流?
进行新课:
探究:什么原因下磁可以生电?66页图8。5——1示
结果:
次序 实 验 条 件 电流表指针反应
1
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于磁场中,
且维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2
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仍维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3 把单根导线换成匝树非常多的线圈,仍维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4
保持上实验器材不变,使导线在磁场中沿不一样方向运动。
1、电磁感应:(法拉第实验)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考虑: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概括)
条件:
(1)、电路闭合
(2)、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使用这结论做成电动机)
2、发电机:
看录像、然后剖析概括如下:
(1)、结构:转子、定子
(2)、原理:电磁感应实质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交流电(AC): 周期性改变方向的电流。 (剖析了解)
(4)、频率:每秒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
国内家庭电路的电流频率是50Hz
3、达标训练:
1、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 使用磁场产生 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2、导体在 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一种 。产生的电流叫做 。
3、电路中产生 ,叫交变电流。
4、在交变电流中,电流在每秒内周期性 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国内电网以交流供电,频率为 。
5、发电机发电过程是 转化过程,是把 转化成 。
6、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
小 结:依据板书,概括本节内容,明确重、难题。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没有完成的内容。
69页“动手工脑学习物理”
教学后记: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单元计划
课程准则的需要:
1、知晓光是电磁波,知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2、知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弄清楚电磁波在信息传递中有哪些用途。
4、弄清楚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全章概述: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一个信息年代。有形的材料、能源是财富,无形的信息是财富的源泉。在工业化社会里,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在信息化年代,通信是信息年代的生命线。信息是当今社会大家生活、学习、生产的要紧元素。弄清楚信息是怎么样传递的,信息技术的起源,近况和将来进步,是每一个生活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公民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在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初中物理教程中,介绍“信息的传递”的内容是必需的,它体现了教程内容的年代性。大家在调查中发现,初中生对通信的常识既有兴趣又有需要,所以大家有必要把信息传递的方法介绍给学生。
课程准则对这章的需要并不高,而涉及通信的常识又往往非常难,所以大家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展开教程。“信息的传递”一章内容涵盖了人类通信进步的过程和跨度非常大的通信技术。
教程第一对通信进步进行回顾,以组合图的方法展开,使同学们对通信的历史有个概括性的认知,也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便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数字通信是一种既现代又古老的通信方法,数字通信在现代通信中发挥着愈来愈要紧有哪些用途。本章容易地介绍了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并说明了数字通信的优势。
在大家周围存在着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但因为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教程通过演示实验示意性地说明电磁波是怎么样产生和怎么样传播的,并给出了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
大家的日常已经不能离开了广播和电视,教程通过方框图的形式容易地介绍了广播和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本章还介绍了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通信,为学生展示了现代通信的进步方向。
课时安排:
1、现代顺风耳——电话
2、电磁波的海洋
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4愈来愈宽的信息的道路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目的:
1、常识和技术
弄清楚电话是如何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弄清楚电话交换机的用处。弄清楚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有哪些不同。
2、过程和办法
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解说,弄清楚电话是怎么样传递。
通过学生剖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有哪些用途。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弄清楚贝尔创造电话的过程,激起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弄清楚技术对人类社会有哪些用途。
通过学生讨论剖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题:
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电话交换机有哪些用途、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电话机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首要条件评测: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烽火台”……古时候信息的传递方法,现代的信息传递方法有什么?
进行新课:
1、电话的结构: 贝尔创造了电话
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
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
电话线:传递信号
2、电话交换机:
想想议议: 完成课本77页的问题
结果:使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很多降低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
简述电话交换机的进步过程
剖析:占线的现象
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状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状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使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征: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非常稳定,容易编辑。
3、达标训练:课本后79页 “动手工脑学习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依据板书,概括本节内容,明确重、难题。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没有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训练。
教学后记:
二、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目的:
1、常识和技术
弄清楚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知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和办法
通过演示弄清楚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
重、难题:
电磁波的产生。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收音机、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首要条件评测: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话的传播需要电话线,收音机、电视信号的传播没导线,它们靠什么传播?……电磁波
进行新课:
1、电磁波的产生:
演示:课本80页试验
结果:产生了电磁波(为何电流要时断时续)
结论:变化的电流产生电磁波
项目 振动源 波的形成
水波
声波
电磁波 木棍的上下振动
发声体的往复振动
导体中电流不断变化
2、电磁波的传播:
在非常多介质中可以传播,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用c表示:c=3×108m/s这是宇宙中的速度
①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m
②频率:1秒钟变化的次数,用f表示,单位Hz
1MHz=1000kHz=1000000Hz
它们的关系:c=λf
3、电磁波的分类:
课本81页图示,分类的依据是频率或波长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阅读“科学世界”
录像……电磁波的海洋
3、达标训练:课本后83页 “动手工脑学习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依据板书,概括本节内容,明确重、难题。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没有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训练。
教学后记:
三、广播通信、电视、移动电话
教学目的:
1、常识和技术
弄清楚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大致弄清楚电视的工作过程。
弄清楚移动电话是如何工作的。
2、过程和办法
通过弄清楚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重、难题:
弄清楚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首要条件评测: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前面大家知晓电磁波可以在真空、空气中传播,
这节课大家学习电磁波的一些应用。
进行新课:
1、无线电广播:
大致过程:课本84页图示
声信号→电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
但有两个问题:
①信号弱
②频率低,传递性差
解决办法:
①放大
②加一载波,接收后再去掉
例:声信号10000Hz+载波100000Hz=110000Hz发射
接收后110000Hz-载波100000Hz=声信号10000Hz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对照课本85页图剖析说明
(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
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块发射)
3、移动电话:
即有发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可以看做是广播电台与收音机的组合)
无绳电话:
阅读“科学世界”“STS”
观看录像:
3、达标训练:课本后89页 “动手工脑学习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依据板书,概括本节内容,明确重、难题。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没有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训练。
教学后记:
四、愈来愈宽的信息的道路
教学目的:
1、常识和技术
知识性弄清楚卫星通信、光纤通信、互联网通信。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现代通信常识,弄清楚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升学科学的技术。
重、难题:
弄清楚科技,培养学习的动力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首要条件评测:
无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前面大家学习电话、广播、电视、无线电话,着都是信息传递的方法,伴随科技的进步,信息传递的方法还会愈来愈多。
进行新课:
1、微波通信:
微波:波长在10m~1mm之间,频率在30MHz~300000MHz
之间的电磁波。
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很多的频道,穿透性好。
缺点:传播近似直线,不可以沿地球表面传播,在地面的传播距离短。
改进方法:需要很多的中继站,约50km一个。
讨论:能否用月球做中继站?
结论:不可以,但可以用卫星做中继站。
2、卫星通信:使用卫星做中继站的微波通信方法。
同步卫星:
优点:覆盖范围广,只须三个卫星就可以让信号覆盖全球。
3、光纤通信:使用频率更高的光波进行信息传递。
优点:频率高,信息传递的效率高,可以同时开通很多的
频道,穿透性好。
但一般的光不能:发散性,不单一
激光:频率单一、方向集中,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光导纤维:
阅读“科学世界”“STS”
4、互联网通信:把计算机连在一块,达成信息共享。
优点:
电子邮件:
因特网:
观看录像:
3、达标训练:课本后97页 “动手工脑学习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依据板书,概括本节内容,明确重、难题。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没有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