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摊销法会计分录
五五摊销法是一种特定的摊销办法,主要用于处置低值易耗品的摊销问题。这种办法的核心在于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期限设定为两个月,即在购入当月摊销50%,次月摊销剩余的50%。这种摊销办法不只简化了会计处置,还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低值易耗品的实质用状况。
在实质操作中,五五摊销法的会计分录相对简单。假设某公司购入一批低值易耗品,总价值为10,000元。购入当月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低值易耗品 10,000元
贷:银行存款 10,000元
在购入当月,摊销50%的金额:
借:管理成本 5,000元
贷:低值易耗品 5,000元
次月,摊销剩余的50%:
借:管理成本 5,000元
贷:低值易耗品 5,000元
通过这种方法,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在两个月内完成,既保证了会计记录的准确性,又简化了账务处置过程。
容易见到问题
五五摊销法适用于什么低值易耗品?答:五五摊销法主要适用于单位价值较低、用期限较短的低值易耗品,如办公文具、清洗用品等。这类物品一般在短期内消耗完毕,因此使用五五摊销法可以更合理地反映其用状况。
五五摊销法的会计处置是不是符合会计准则?答:五五摊销法虽不是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的摊销办法,但在实质操作中被广泛同意和用。只须企业可以合理讲解其选择该办法的原因,并且在会计政策中明确披露,一般不会违反会计准则。
五五摊销法与一次性摊销法有什么不同?答:五五摊销法将低值易耗品的摊销分为两个月进行,每月摊销50%,而一次性摊销法则在购入当月一次性摊销全部金额。五五摊销法可以更平滑地反映成本的分摊,而一次性摊销法则更为简单直接。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正保会计网校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