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湾区高校网盟,大家应该主动拥抱世界、走向世界,和世界高校达成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在教科范围帮助国家的建设与进步。”在粤港澳高校网盟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看来,在后疫情时期,网盟工作需要突出基础研究的重要程度,看重网盟成员院校间与不同网盟间合作方法的革新性,加大网盟进步的开放性。
日前,2020粤港澳高校网盟线上年会暨校长平台举办。平台以“迎难而上,迈步前行——后疫情时期网盟怎么样继续推进大湾区协同革新与教育进步”为主题,分析网盟怎么样在新冠疫情下团结一块,化“危”为“机”,帮助粤港澳大湾区塑造成国际科创中心和国际教育示范区。网盟同期召开本年度理事会,审议通过组建10个新专业网盟,新增3所入盟院校。据介绍,新增的3所入盟院校分别为香港中文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10个新专业网盟包含粤港澳大湾区物联网显示网盟、粤港澳高校生物电子学网盟、粤港澳高校精神与神经疾病网盟等。
“网盟成员高校要主动融入国家进步,在教育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发挥引领用途,将粤港澳大湾区塑造成为教育对外开放高地。”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永吉提出,成员高校要进一步加大高校间、高校与科研机构间的人才、科技、信息的融合,不断提高各类学科专业能力,把人才联合培养落到实处,将粤港澳大湾区塑造成为人才培养高地、协同革新高地。
“粤港澳高校网盟自成立以来,自觉承担起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进步的责任,获得了喜人的收获。”广东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表示,广东教育厅将一如既往支持网盟工作并提供经费资助。他深信,在粤港澳三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粤港澳高校网盟定能充分发挥优势,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支撑。
据了解,网盟在2016年底成立,由中山大学发起并作为网盟理事长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作为副理事长单位。现在已有三地共计40所成员院校入盟。网盟旨在为三地院校搭建高档交流合作平台,深化三地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研革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在教育范围帮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