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作文  学习方法  小学  方法  语文  中考  励志  初中学习方法  高考  高中学习方法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日期:2024-09-27     来源:www.zhixueshuo.com    作者:智学网    浏览:547    评论:0    
核心提示: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伙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很深奥的,含义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还记得都学过什么成语吗?下面是记者精心收拾的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欢迎大伙借鉴与参考,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伙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很深奥的,含义是很值得大家学习的,还记得都学过什么成语吗?下面是记者精心收拾的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欢迎大伙借鉴与参考,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

  1、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妃褒姒不喜欢笑,为了取悦她,周王命令燃烽火,在古时候烽火是用来报告敌情的,当烽火燃烧后,各地诸侯率兵纷纷赶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头看着疲惫被骗的将士,拍手大笑。后来敌人真的来进犯,幽王派人点燃烽火,诸侯没再来救援,结果西周灭亡,幽王被杀。

  2、管鲍之交

  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非常有才能的人,少时二人经商分利时,管仲曾欺哄鲍叔牙,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则因他家贫,不以为言。后来,两个好友分属齐国两个敌对的政治权势,鲍叔牙事齐公子菜鸟,管仲事公子纠。及公子菜鸟立为桓公,公子纠失败死亡,管仲被囚身问罪。鲍叔牙劝说桓公,立管仲为相。管仲说:“生我者爸爸妈妈,知我者鲍子也。”后以“管鲍之交”指好友相互信赖,不计得失。

  3、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春秋时,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楚国国君设宴款待他,问他以后如何报答,他说:“若以君之灵,得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退避三舍。”后来已估晋君的重耳果然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4、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载:战国时,齐威王沉湎于酒色,国政混乱,诸侯并侵,危在旦夕,而左右大臣又不敢劝谏。滑稽善辩的淳于髡,了解齐威王爱听隐语,便去对齐威王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了解这是在讽谏自己,便说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将来,齐威王励精图治,亲自率兵应战,夺回了失去的国土。后以“一呜惊人”比喻平常默默无闻,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

  5、一毛不拔

  《孟子.尽心上》载:战国时,墨子倡导“兼爱”,而杨朱却反对“兼爱”,倡导“为我”,倡导个人利已主义,孟子批评杨朱说:“杨朱倡导为我,假如拔他身上的一根毛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后以“一毛不拔”形容极端吝啬自私。

  6、一暴十寒

  《孟子.告子上》载:战国时,齐宣王昏庸无能,常被宫中的坏人所借助。孟子几次游说之,也不起用途。有人埋怨孟子没好好地规劝他,孟子打比方辩解释说明:“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1日暴之,未有能生者也。”暴:晒;寒:冻。后以“一暴十寒”比喻做事无恒心,努力少,懈怠多。

  7、卧薪尝胆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王打败,越王句践立志报仇。为了勉励斗志,他把苦胆悬于坐卧处,吃饭睡觉前都要尝尝苦胆。经过多年筹备,终于打败了吴国。此处不载卧薪事,“卧薪尝胆”一词源于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卧薪:睡在柴草上。后以“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立志为国报仇雪耻。

  8、纸上谈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年熟读兵书,擅长谈兵,连爸爸赵奢也问不倒他。后来代替廉颇做赵国大将,只按书本,不会变通,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将白起打败,士兵被坑埋达四十万人。后以“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解决实质问题。

  9、 围魏救赵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战国时,魏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齐国派田忌率军救赵。田忌使用军师孙膑之计,乘魏国国内部空虚而引兵攻魏。魏军回救本国,齐军半路截击,魏军大败,从而解了赵国之围。后来军事上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兵,从而取胜的方案叫做“围魏救赵”。

  10、 老马识途

  《韩非子.说林上》载:春秋时,齐桓公、管仲带兵讨伐孤竹国,归途迷失方向。管仲建议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借助。”于是选了几匹老马头前引路,兵将随其后,从而找到了归途。后以“老马识途”比喻经验丰富者能在工作中发挥引导用途。

  11、 朝秦暮楚

  出处: 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常常作战。有些诸侯小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12、 三心二意

  《庄子.齐物论》载寓言故事:养猕猴的老人在分给猕猴栗子时,说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猕猴都生气发怒;老人改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众猕猴都开心起来。后以“三心二意”表示以诈术欺人;或表示变化多端,反复无常。

  13、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人了解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来。晏子不进来,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来,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来。”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来。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无人可派吗?竟派你做使臣。”晏子严肃地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大家一块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块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如何能说无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那样为何会打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要依据不一样的对象,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不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不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擅长辞令的人,目前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方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大家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人是做什么的?’大家就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又问:‘有什么罪?’大家就回答说:‘有盗窃的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酒。当酒喝得正开心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说:“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有盗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擅长盗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我听说如此的事,橘子成长在淮南就是橘,成长在淮北就是枳,它们只不过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如此是什么原因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目前百姓生活在齐国不盗窃,来到楚国就盗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会使百姓擅长盗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4、 东施效颦

  《庄子.天运》载:传闻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由于乳房疼痛而捧心皱眉。她的邻居中有个丑女见了,感觉那样非常美,也学着捧心皱眉。人家见了都躲到一边不想看她。后来有就称这个丑女为东施,并用“东施效颦”比喻不知人家好在哪能里,自己又没条件而盲目模仿。

  15、 东食西宿

  《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载寓言故事: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的儿子貌丑而家富,西家的儿子貌美而家贫。爸爸妈妈不可以定夺,便让女儿自己拿个主意。女儿说:“我想在东家吃,在西家宿。”后以“东食西宿”比喻多方谋取,贪得无厌,贪利求惠。

  16、 问鼎中原

  【出处】源于《左传》,鲁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昬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擅长应付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可以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如此得来的。

  17、千金买骨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将来,他消除去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如此的号召,但并没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如何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赞同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去世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非常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非常不开心,说我所寻求的是活着的千里马,你如何使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买马骨的人却说,我如此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了解,大王你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非欺骗其他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不少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如果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了解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大家看到像我如此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觉得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想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明代蒋一葵的《长安客话》记载:"黄金台有二,故燕昭王所为乐、郭筑而礼之者,其胜迹皆在定兴。今都城亦有二,是后人所筑。"

  18、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好看的珍珠,他计划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买椟还珠成语典故

  卖个好价格,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感觉有了高贵的包装,那样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技术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很多漂亮的花纹,还镶上好看的金属花边,看起来,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如此,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其他人会赏析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越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能。

 
 
更多>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考试报名
推荐图文
推荐智慧教育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学知猫-成人高考,自学考试,会计职称,中小学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