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联想法
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实验的忠实和本质的描述,是实验的概括和概要。因此,依据化学实验来记忆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最行之有效的。
比如,在加热和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借助KClO3分解来制取氧气。只须大家看重实验之情景,联想白色晶体与黑色粉末混和加热生成氧气这个实验事实,就会促进对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
2.反应规律法
化学反应不是无规律可循。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规律是大伙比较熟知的,这里再强调一下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如,FeCl3是较强的氧化剂,Cu是不算太弱的还原剂,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一直第一发生在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之间这一原则,因而两者能发生反应:
2FeCl3+Cu=CuCl2+2FeCl2
而相比之下,CuCl2与FeCl2是较弱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因而它们之间不可以反应。
3.索引法
索引法是从大体上把学过的方程式按章节或按反应特征,分门别类地编号、排队,并填写在特制的卡片上,如此就组成一个方程式系统。借助零碎时间重现这部分卡片,在大脑皮层中就能形成深刻印象。
4.编组法
索引能概括全体,而编组能突出局部,是一种主题鲜明、有针对性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互补充,异曲同工。比如,关于铝元素的一组方程式是:
①AlCl3+3NH3?H2O=Al3+3NH4Cl
②Al2O3+2NaOH=2NaAlO2+H2O
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④Al3+NaOH=NaAlO2+2H2O
⑤Al2S3+6H2O=3H2S+2Al3
5.口诀法
为了使化学方程式在用时冲口而出,有时还可依据化学方程式的特征编成某种形式的便于记忆的语句,这就叫口诀法。比如:
①Al2O3+2NaOH=2NaAlO2+H2O
本反应口诀为:二碱一水,偏铝酸钠
②3Cu+8HNO3=3Cu2+4H2O+2NO
这个反应的口诀是:三铜八酸、稀,一氧化氮。口诀法的进一步演变就成为特定系数编码法,38342就是此反应的编码。
6.对比法
两个反应,在材料上有相同之处,但反应结果不尽相同,为了防止混淆,可以使用对比记忆法。比如:
3Cu+8HNO3=3Cu2+4H2O+2NO
Cu+4HNO3=Cu2+2H2O+2NO2
7.关联法
对比法是横向比较,而关联法是纵向联结。如,有的反应或因本身的相互关联,或因工业生产上的安排彼此间不无内在联系。如:
Fe2++2OH=Fe2
4Fe2+2H2O+O2=4Fe3
8.特别对待法
特别对待法也称重点记忆法。因为矛盾的特殊性,有些反应仿佛不按通常规律进行似的。比如:
因为Al3++CO32-的水溶液会发生强烈水解,故明矾与碳酸钠的水溶液反应是:
3CO32-+2Al3++3H2O=2Al3 +3CO2
可是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间的反应却不生成氢氧化铜,而是生成碱式碳酸铜:
2Cu2++2CO32-+H2O=Cu22CO3+CO2
像如此的比较特殊的反应,大家应重点进行记忆,辟专案处置。
9.组成结构剖析法
对于某些反应物组成、结构比较复杂的反应,尤其是某些有机反应,为了在理解上深刻记忆,宜对反应过程进行剖析。比如:
2Na2O2+2H2O=4NaOH+O2
在 NaOONa中有个OO过氧键,后者在肯定条件下可发生断裂 NaOONaNaONa+[O];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具体方法
1.分类记忆
依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每一类物质都有一样的化学性质,比如酸、碱、盐、氧化物等,他们都有各自的通性,抓住每一类物质的通性,就可记住一大堆方程式。譬如SO2、CO2都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具备以下通性:
a.通常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SO2+H2O=H2SO3;
CO2+H2O=H2CO3。
b.都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SO2+2NaOH=Na2SO3+H2O;
CO2+2NaOH=Na2CO3+H2O。
c.都能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SO2+Na2O=Na2SO3;
CO2+Na2O=Na2CO3。
依据元素的分类记忆。
元素从不一样的角度可以分成不一样的类别,譬如分成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等等。
大家最关心的是主族元素,对于同一主族的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都具备一样的化学性质。比如卤素的单质具备以下通性:
a.都与金属反应。
b.都能与氢气反应。
c.都能与水反应。
d.都能与碱反应。
大家只须抓住其通性,就可记住一大片方程式。
需要说明的是,分门别类地记忆方程式,仅需记住容易见到的一个或几个方程式,就可以做到抓一类记一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主线记忆
高中化学方程式不少,假如每一个方程式都单独记忆就看上去非常零乱没抓手,但假如大家以元素为主线,把方程式串起来加以记忆,思路就会非常明确,记起来也非常便利!元素主线有两条:
金属元素主线:金属元素包括:Na、Mg、Al、Fe、Cu。每种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每一类物质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非金属元素主线:非金属元素主要包括:N、Si、S、Cl。每种非金属元素都有对应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盐。每一类物质也都有其通性,个别物质有特殊性质。
有了主线,就有了抓手,主线上的各类物质不再孤单,它们都被这条主线牵着,大家的思路也顺着主线游走。
通过记忆主线上各类物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大家可以把高中所学的绝大部分物质串起来,更有益于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常识互联网。
主线记忆法其实是提供了一种打造常识互联网的思路,抓住了主线,就记住了一串!
3.特例记忆
有的特殊的、不符合通常规律的反应,总是成为高考考试的最爱,常考常新,所以这种反应就需要大家的特殊关照,特别记忆。记忆时对其多联系、多剖析,知晓它们的特殊所在,就能够帮助加深大家的记忆。
比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根据普通的规律金属是不可以和碱溶液反应的,铝为何能反应呢?为了更好的说明缘由,其过程可分解为两步:
第一步:2Al + 6H2O=2Al3 + 3H2,这一步符合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规律。
第二步:Al3+ NaOH=NaAlO2 + 2H2O,这一步符合氢氧化铝的两性,氢氧化铝溶解生成了易溶的偏铝酸钠,金属铝裸露出来就可以继续与水反应了。
两个方程式经过相加,消去两边相同的Al3即可得到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 NaAlO2+3H2。
知晓了这两步反应过程,同学们就能愈加深刻地理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从而能够帮助加深记忆。
再譬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也是分两步进行的,道理一样,这儿不再赘述。
所以,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化学反应,大家采取特殊关照的办法,对其多联系多剖析,挖掘其特殊背后的东西,搞清其特殊背后的不特殊,大家的记忆就会变得愈加深刻。
4.特点反应记忆:
抓住官能团,记忆不再难
对于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宜使用特点反应记忆法。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种类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
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点反应,抓住这部分特点反应,就有益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
譬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
这部分特点反应事实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点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5.混脸熟:容易见到面,反复练
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仁兄,此话有道理,什么事情或个人碰到的次数多了也就变得熟识了。所以多次见面,混个脸熟对记忆化学方程式也不啻是一个好的办法。多次见面重复记忆能够帮助把暂时记忆转化为永久记忆。
如何混脸熟呢?一句话:常找零碎时间,反复训练。
下面举例的这种办法需要老师的参与,你可以跟化学老师推荐这种做法,只须办法有效,相信老师非常想参与的,师生互动,还能让记忆更长久。具体做法是:
完形填空:老师把高中所有些化学方程式概要归类,印制成讲义,讲义中需要书写的方程式只列出反应物,其余留空。
而同学们要做的就是完形填空:注明反应条件、写出生成物并配平方程式。
这种形式的训练可以集中时间集中来做。
卡片训练:在完形填空的基础上,老师筛选出那些同学们易错,难以记忆的方程式做成卡片,每张卡片包含三到五个方程式。
卡片筹备好后,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学生个别训练,也不太占用时间,今天三五个,明天七八个,练了讲,讲了练,久而久之,同学们与方程式见面的机会就多起来,混个脸熟也不成问题啦!
记忆化学方程式的办法多种多样,以上介绍的几种办法,有些是提供具体的记忆方法,有些只不过提供记忆的思路,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只须大家多层次运用,多管其下,反复训练,那样记忆化学方程式将不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有关推荐:
高考考试化学复习办法
化学高考考试备考复习方案
最新高考考试资讯、高考考试政策、考试前筹备、志愿填报、分数线等
高考考试时间线的全部要紧节点
尽在高考考试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