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革新型人才,解决制约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进步的卡脖子问题,国内正式将集成电路设置成一级学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明确,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并于该门类下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交叉学科也成为了国内第14个学科门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要紧科学问题和重要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学科分支和新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来势汹汹,经济社会进步对高层次革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更为迫切。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同意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应用市场,在应用革新方面具备非常大优势,但在基础研究与原始革新方面一直存在差距,这也是被卡脖子的根本缘由,此次集成电路上升为一级学科,将在科研资源向集成电路范围汇聚上起到推进用途。
一级学科有什么意义?
伴随智能手机、互联网+、云计算、云数据和移动通信的普及,集成电路已经从刚开始单纯达成电路小型化的技术办法,演变为今天所有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的策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当今,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持续维持高速增长,技术革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进步支撑能力显著提高,但仍存在核心商品革新能力不强、商品总体处于中低端等问题。
作出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决定,就是要构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高速进步的革新人才培养体系,从数目上和水平上培养出满足产业进步急需的革新型人才,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进步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说。
早在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就一同研究决定,支持一批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或准备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加快培养集成电路产业急需的工程型人才。
现在,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共有28所。同时,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水平进步的若干政策》也强调,加大集成电路和软件专业建设,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支持产教融合进步。
因为行业特殊性,集成电路技术门槛较高,横跨物理、化学、材料、化工等多学科,且从设计到生产不能离开实践积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讲解,因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两个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理论、办法上涉及较多的现有一级学科,显示出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突出特征,经专家充分论证,设置在交叉学科门类下。
长期以来,各方进步交叉学科的积极性比较高,也提出了非常多有益的建议建议,但对交叉学科的内涵外延、演变规律、建设机制等缺少统一认识,在定义上往往与跨学科研究相混淆,容易造成盲目上交叉学科的倾向。该负责人补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在研究拟定交叉学科设置与管理的有关方法,进一步明确啥是交叉学科、交叉学科怎么样建设进步、依托交叉学科怎么样拓展人才培养等基本问题,并在交叉学科设置条件、设置程序、学位授权与授予、品质保障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从事半导体行业近20年的业内人士李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集成电路人才存在市场缺口很大、缺少有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等问题,一级学科的设立,则是从解决缺少对口专业毕业生的问题着手。
大家的高校缺少针对性的专业学科,除去几所重点高校,几乎没大学有集成电路学科,而集成电路的极致专业性,使得企业无人可用,一般的计算机等学科不拥有有关能力。所以芯片公司往往都会提前一年就去大学抢人。李琳还表示,现在国外形势也不利于集成电路方面的留学生,更需要大家自己培养人才。
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缺什么?
尽管近年来政、企、学界对集成电路行业更加看重,但是人才缺口现象仍然存在。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下称《白皮书》)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直接从事集成电路产业的职员规模约为 51.19 万人,较上年增加5.09万人,其中设计业、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的从业职员规模分别为18.12万人、17.19万人和15.88万人。
按当今产业进步态势及对应人均产值推算,《白皮书》预测,到2022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要将达到74.45万人左右,其中设计业为27.04万人,制造业为26.43万人,封装测试为20.98万人。也就是说,现在行业人才仍有20多万的缺口存在。
在高校就业方面,《白皮书》显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博士毕业生更想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本科生直接就业的比率远低于硕/博毕业生。总体而言,人才匮乏形势仍然严峻,人才结构明显失衡。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进步研究院集成电路所所长王世江此前在解析《白皮书》时表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建设存在四点问题,分别是领军和高档人才紧缺,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培养师资和实训条件支撑不足,产教融合有待增强;国内集成电路企业间挖角现象常见,造成人才流动频繁;国内对智力资本的看重程度不足,科研职员活力有待激起。
其中,王世江特别提到:期望通过一级学科建设把产教脱节问题尽快解决。
进步集成电路,资金、人才、时间三个要点缺一不可,假如说科创板的设立给半导体公司带来更多想象空间,并改变了行业人才的待遇问题,一级学科的设立则是从体制机制方面解决了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觉得,国内高校集成电路专业要加大产教融合,这个专业的学生至少要会做晶体管才是合格的。
吴汉明同意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集成电路教育要全国一盘棋,要加大芯片制造的一些基本教程编制,制造有关的教学工作也要拓展。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周玉梅在去年年末的一场集成电路人才论坛上也表示,虽然政策、资金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但企业界觉得招人用人还是非常难,数目还是上不去。
集成电路人才的缺口,代表整个社会可能缺少一种正确引导、缺少一些政策引导,或者企业能支付的薪资和行业吸引力没那样强烈。大家需要需要方、供给方和政府三方一同努力来缓解矛盾,逐步达成供需平衡状况。周玉梅说。
周玉梅觉得,从高等教育规模来看,国内高等学校的数目一点都不少,但是集成电路行业对于高学历的需要,远远高于整个中国的平均数。作为供给方,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提高水平,在学习书本常识基础上提升实践能力,让产业技术进步的进步被学生弄清楚,提高工程化教育能力。
有关推荐:
高考考试新闻资讯大全
2021年八省市新高考考试录取策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