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曾经两次出使过西域,那他这两次去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又造成了哪种影响呢?想知晓的考生看过来,下面由智学网我们为你精心筹备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与目的是什么?”,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得更多的考试资讯!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是什么?
一、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张骞这次出使,经历了许多国家,知晓了西域的许多状况。他首次以汉朝使者的身份,与西域的一些国家交往,交流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历史上称他的这次出使是“凿空”,意思是张骞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的孔道。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汉武帝需要的政治目的,但是通过他的旅游观察,却获得了有关西域各国极为丰富的地理常识。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大家知道到西域的实况,张骞把这部分地理常识写成报告上奏汉武帝,后来司马迁即据此写成了,得以保存到今天。这次出使西域,激起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元朔六年,因为张骞随军与匈奴作战有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候。元狩元年,张骞又向汉武帝报告:“大臣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悦:‘安得此?’大夏国人悦:‘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士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温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元寇。”
从这段话知晓,张骞从地理方向及距离上首次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断,即身毒去蜀不远,假如从蜀身去身毒,再从身毒去大夏,则既无寇,路又直。汉武帝听了这番话非常高兴,当即要张骞去办这件事。张骞从蜀郡、犍为郡派使者,分四路向西南进发。各路只行了一两千里便受阻,各地少数民族语言不通,缺少交往,互相不知道,不让汉使通过。
张骞这次旅游虽然没有打通从西南去印度的通路,但已打听到在昆明西边千里以外,有一个乘象的滇越国,四川的商人常常到那里做业务。可见,从中国西南去印度的道路早就有了。这部分地理常识,为今后进一步发展西南区域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证明,张骞设想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因为社会条件的局限,未能达成。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第三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家。但因为乌孙内乱,也未能达成结盟的目的。尽管张骞这次出使也没能立即与乌孙结成军事联盟,但双方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联系变得频繁而密切。乌孙回访使者一块到达长安,并把他们看到的中原王朝的兴盛在乌孙广为传讲。汉朝与乌孙之间农牧商品的交流蓬勃拓展起来,最后确立了和亲关系。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打造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得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回国后升为大行,列于九卿。一年将来,这位功勋卓越的旅游探险家和外交家便去世了。不久,他派遗的副使也陪同各国使者来到长安,从此,中国通西域的道路完全打通。来往使者络绎不绝。为了纪念张骞通西域的功绩,“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候。”
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
首次出使西域:汉武帝建元二年,张骞携带一百多人的出使队伍经陇西向西进发,不久就被匈奴俘虏。匈奴单于长期监禁张骞,并为之娶妻成家,期望他能投降。张骞始终没有屈服,在11年后乘匈奴提防疏松和随从职员逃出匈奴。张骞一行向西越过葱岭,经过几十天长途跋涉后抵达大宛。随后大宛王派人护送张骞前去康居,再由康居到达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已立新王,并越过阿姆河吞并了大夏故地,已然安居乐业,兼以距中国太远,不想再向匈奴复仇。张骞在此住了一年多,不得已而东返。返途中为了防止匈奴的拦截,张骞未走原路而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进入柴达木盆地,绕道青海归国,但不幸又被匈奴捕获。所幸一年后,匈奴因单于去世而发生内乱,张骞才得以逃脱,终于在汉武帝元朔三年经过千辛万苦回到长安。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历时13年,虽然没有达到与大月氏国结成联盟的政治目的,却知道了有关西域区域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状况,为中原加大与西域的联系奠定了基础。不久,张骞参与卫青出击匈奴的战争,因知水草所处,为此次军事行动的胜利立下大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反击,西汉王朝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学会了主动,前往西域的道路也已基本畅通,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诸国同西汉王朝的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了彻底铲除匈奴势力,达成开疆拓土的雄心粗略,汉武帝在对匈奴展开第三次打击的同年再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设法联络乌孙等西域诸国,联合打击匈奴。这一次比较于首次,出使队伍浩大,随员三百,牛羊万头,并携钱币、绢帛“数千巨万”。但张骞这次出使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当他们到达乌孙时,正值乌孙因王位之争而政局不稳,国内贵族惧怕匈奴,欲同乌孙结盟攻打匈奴的政治目的第三落空。期间,张骞分别派遣副使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各国,广泛联络。公元前115年,张骞回国,乌孙派使者到长安,见到汉朝人众富厚,回去报告后,汉朝在西域的威望大为提升。不久,张骞所派副使也纷纷回国,并带回许多所到国的使者。从此中西之间的交通正式开启,西汉政府与西域及中亚、西亚、南亚区域的友好往来飞速进步。此后,中西之间的陆路交通继续向西延伸,一直到奄蔡、条支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