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考生注意啦!2025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将于9月6日至8日举行,共设三门科目:《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备考已进入重点阶段,今天高顿记者为大伙梳理考试核心信息,帮你高效规划学习步伐!
1、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是什么?
中级会计师考试共设三门科目:《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需在连续两年内全部通过。
1.实务:困难程度最高,涵盖会计核算、合并报表等核心内容,重视实务操作能力,建议分配40%-50%的备考时间。
2.财务管理:公式繁多,计算量大,需理解原理而非死记硬背,建议分配30%-35%的时间。
3.经济法:法规条约较多,但相对简单,侧重记忆与应用,建议分配20%-25%的时间。
考生需依据自己基础调整侧重点,比如实务薄弱者可延长学习时长,经济法善于者则可适合压缩复习周期。
2、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成绩有效期多长时间?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成绩实行两年滚动制,即考生需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比如:
若2025年通过实务和经济法,2026年需通过财务管理;
若2025年仅通过一科,已通过科目成绩保留至2026年,逾期失效需重考。
重点提醒:考生务必关注准考证上的具体批次和时间安排,防止错过考试。
3、中级会计如何备考?
中级会计备考总时长建议:基础阶段(3-4个月)+强化阶段(2-3个月)+冲刺阶段(1个月),总计约6个月,日均2-3小时。
1.基础阶段(前3个月):
实务:通读教程,学会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等重难题;
财务管理:梳理公式逻辑,辅以章节训练;
经济法:总结法条关键字,结合案例记忆。
2.强化阶段(中间2个月):
刷历年考试试题,剖析核心考点;
针对薄弱环节专项突破,如实务的跨章节综合题。
3.冲刺阶段(最后1个月):
全真模考,适应考试步伐;
复盘错题,巩固易混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