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师《涉税服务有关法律》内容范围非常广,涉及行政法、民商法、刑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等内容,学习的要点繁多琐碎。
假如你菜鸟,建议学习超越210小时;假如有肯定基础,建议学习超越180小时;假如基础扎实,或者同年考过中级或注册会计师,也建议学习160小时。
所以,计算了自己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后,立即开学更稳妥一些~
1.行政事实行为的定义
所谓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以影响或改变事实状况为目的、非产生法律约束力而仅产生事实上的成效的行为。
比如,行政机关发布信息、公开情报、市场监督管理机关在报纸发布某些商品不合格的警示等。
2.行政事实行为的特点
(1)行政事实行为是一种公法行为。
(2)行政事实行为是一种推行行政职权的行为。应遭到行政法原则的约束,行政主体应在我们的职权范围内推行,不然即便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同样要承担行政责任。
(3)行政事实行为不以产生法律成效为目的。行政事实行为不具备法律上的约束力,不以产生法律成效为目的,这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所谓不以产生法律成效为目的,是指行政主体推行事实行为不会致使行政法上权利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但行政事实行为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同样会产生影响。比如,行政机关员工在实行公务时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殴打,则侵有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等。
3.行政事实行为的类型
(1)实行性行政事实行为。
【示例】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依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所进行的没收物品行为;民政管理部门依据行政给付决定发放特定人 生活补助金的行为等。
(2)公告性行政事实行为。
【示例】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提出的建议、劝告、提 供的咨询服务(气象报告)等。
(3)协商性行政事实行为。
有关阅读:2024年税务师辅导热招中~